安倍將中日關系比作“一戰前英德”引爭議 后澄清系翻譯失誤所致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4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期間,被問及"中日關系"時,安倍援引"一戰前的英德關系"為例進行了回答,此后媒體紛紛報道安倍認為"中日關系正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態",此事在國際社會上引發強烈反響。
此后,據《朝日新聞》透露,安倍此說法系翻譯失誤所致。當被問及"就釣魚島問題上,中日之間是否存在武力沖突的可能"時,安倍回答道:"發生軍事沖突對兩國來說是巨大的損傷,中日兩國領導人都明白這一點。"并充稱:"防止偶發性武力沖突的發生的非常重要的。今年距一戰爆發100周年,戰前英國與德國的經濟依存度很高,曾互為最大貿易對象,盡管如此,兩國間還是爆發了戰爭。為防止類似的偶發事故,(日本)有必要尋求同(中國)制造通話路徑。"
而翻譯人員在將安倍這一發言譯成英語時,在"英德關系"的說明中添加了"中日關系有類似狀況"的內容,并認為這是對安倍關于英德關系陳述的補充。據稱,該翻譯人員是由日本外務省派遣的外部非專業翻譯。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翻譯是外交中必不可少的條件,尤其自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各國在有效應對危機影響、改革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等方面開展了密集的外交活動,由此也對翻譯產生了更多的需求。
外交翻譯的要求非常高,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譯員要準確把握和熟悉外交政策,根據具體的議題、結合當時的語境斟酌詞句,準確傳遞講話人的信息及背后隱藏的深刻含意。譯員理解的偏差或者用詞不當,都會給外交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會直接影響國際關系的發展。因此,對外翻譯人才對各方面的素質要也非常高,而翻譯人才的短缺在國內外都是普遍的現象,尤其在我國更甚。
前瞻網語言服務行業研究報告分析顯示,目前全國有職業翻譯6萬多人,相關從業人員保守估計超過50萬人,注冊翻譯公司近3000家,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公司更有數萬家之多。但大多數規模都很小,缺乏科學的管理方式,翻譯人員多是兼職,翻譯水平參差不齊。高水平、受過專業訓練的翻譯人才很少,缺口高達90%以上,根本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