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互聯網企業偏愛赴美上市?
為什么互聯網企業偏愛赴美上市?
2014年上半年,國內已有京東、聚美優品、達內科技、愛康國賓、新浪微博、樂居、獵豹移動、途牛旅游網等8家企業成功赴美上市。而在中國赴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總共有60多家,自5月22日京東商城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后,又再一次掀起了中國互聯網科技公司赴美上市熱潮。
圖表:中國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三波熱潮
為什么中國互聯網公司偏愛赴美上市呢?主要與國內上市門檻、上市成本以及資本市場容量有關。
1、國內上市門檻
在國內,即使是在A股最容易上市的創業板上市,企業仍需要達到一定的硬性指標: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以這一標準,絕大多數國內互聯網公司將會被A股市場拒之門外,以京東商城為例:2012年京東商城虧損17.29億元,2013年虧損0.49億元。另外,國內資本市場對股東資質和員工持股的限制,也成為優質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的原因之一,以京東商城為例:京東的創始人劉強東兼任公司董事長和CEO,擁有董事會83.7%的投票權,手中卻只有京東18%的股份。對于國內互聯網企業來說,國內上市門檻顯然“過高”。
2、時間成本
5月30日,證監會正式定調IPO上會節奏,發言人表示,今年主板(包括中小板)、創業板發審會每周分別召開一次,每次會議大致安排兩家企業。截止5月29日,證監會首發正式受理企業666家,如果不包括中止審核企業在內,目前報送未完成審核的擬上市企業共574家,按每周主板和創業板各兩家合計4家上會的審核速度測算,全部存量IPO公司審核完成需要144周,即需要2.76年。也就是說,最快也需要等到2017年上半年。再加上國內從審核到發行的時間,對于局勢瞬息萬變的互聯網企業來說,時間成本太高。
3、資本市場容量
以聚美優品和京東商城的融資額來看,聚美優品總計融資額未4.3億美元,京東商城總計融資額為30.9億美元,兩者合計35.2億美元,這對于近年來一直處于底部徘徊的中國股市來說是個不小的壓力,而正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預計融資150-200億美元,顯然能夠吸納國際資金的納斯達克更為合適。另外,從已經上市的百度、奇虎360、騰訊和京東商城的總市值來看,達到1.42萬億人民幣,這一規模更是達到滬深兩市總市值的6%。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電商還有15年的增長紅利,而阿里巴巴一直穩坐中國電商的頭把交椅。此次,阿里巴巴的赴美上市,國內股民無疑又錯過了一家優質的互聯網企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