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士”學位引教育部注意 高等院校加快與職業教育融合
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史上最難”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人,比上年增加19萬人;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1.9%,較前幾年有所下降。201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歷史最多的727萬人,比上年增加28萬人,高校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圖表1:2005-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統計情況(單位:萬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職業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遠高于普通高校
就在2013年被評為高校畢業生“史上最難就業年”的同時,2013年全國技工院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4%,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96.81%,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初次就業率達到78.1%,均高于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前瞻網中等職業教育行業報告指出,中國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結合,加強職業教育力度,提高畢業生初次就業率。
高等院校應加快與職業教育的融合
近日,經教育部同意,2014年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在國內率先試點,為1103位優秀應屆畢業生授予“工士”學位。其實,“工士”學位在我國現行的“三級學位制度”中并不存在,“工士”是為高等職業院校高職高專層次的學生授予的榮譽稱號,相當于本科副學士學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頒發“工士”學位的試點,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學位制度的探索提供了樣本、開創了先例。
同時,130余所高校已經向教育部提出了向職業教育轉型的試點申請。這進一步反映出高等院校應加快與職業教育的融合,應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專業領域基礎知識理解和基本技能掌握,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現狀,提升就業水平。
強調服務意識 多元化、多途徑辦學
此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應注重服務意識,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與人們的就業愿望的變化,不斷進行變革,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在辦學途徑上,職業教育應走教育產業化之路,實行學校辦學、企業辦學、校企聯合、教育集團公司等多種形式、多方主體、多途徑辦學模式,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從而達到多方共贏。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