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迎來發展契機 2020年保費規模或將突破3000億元
互聯網浪潮的襲來給大多數行業帶來巨大的挑戰與沒落的風險,但更多的則是發展的機會,保險行業也正利用這一機遇實現銷售渠道的轉變。各類保險企業陸續加入“互聯網保險”這一隊伍,在產品設計、支付方式、銷售平臺等方面不斷創新,力求利用互聯網之力增強競爭優勢或者改變目前排名落后的格局。
互聯網保險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與客戶簽訂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相關業務,其區別于傳統保險銷售渠道(個人直銷、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人)的關鍵點在于保險所有業務流程——投保、承包、核保、理賠等均在網上進行。目前已有的互聯網保險銷售渠道包括自建的銷售平臺(官網)、第三方保險專業網站和網絡兼代平臺,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互聯網保險整體規模快速增長
從1997年保險網銷模式的初現到互聯網保險規模的急速擴大,我國互聯網保險已經過17年的發展,在企業數量與保費規模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幾年我國經營互聯網保險業務的企業數量呈快速增長趨勢,從2011年的28家增長到2013年的60家,年均增長率達46%;從互聯網保費規模來看,2012、2013年保費規模增速均在170%以上,2013年保費規模達291.15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網銷已成各險企必然選擇
互聯網保險在我國的快速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各險企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首先是因為原本低成本、高效率的代理人渠道已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效率的需求。保險行業競爭激烈程度不斷提升,對營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有所提升,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勞動力成本的提升;不僅如此,龐大的銷售網點體系也為公司管理帶來挑戰。其次,2010年出臺的銀保新規規定銀行不再允許保險公司駐點銷售保險產品,每家銀行最多只能銷售三家保險公司產品,這使得銀保渠道量價齊跌。據統計,2014年1-7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三大險企銀保新單保費收入分別下降了10%、65%和25%。傳統渠道的逐漸不適宜發展為各險企敲起了警鐘,要想不被打敗,利用互聯網發展是最好的選擇。
2020年保費規模或達3000億元
雖然近年來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發展迅速,但在全部保費收入中的比重仍較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距離。保險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互聯網保險銷售渠道占比為1.69%,與美、英、日等國家部分險種網上交易額早已超過20%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但隨著互聯網普及度的提高、互聯網金融體系的逐漸成熟與消費者需求的增多,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將逐漸縮小。前瞻綜合保險規模、滲透率等因素,預計2020年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渠道滲透率達8.5%。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