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改變基金會格局的嘗試
冰桶挑戰活動規定,要求參與者在網絡上發布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內容,然后該參與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來參與這一活動,被邀請者要么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要么就選擇為對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捐出100美元,或兩者都做。活動異常火爆,從美國傳至中國時,中國各界名人紛紛挑戰,包括雷軍,劉德華等人紛紛參與,除此之外,它更大的意義是對基金會行業的一次改變,是對中國慈善事業的一項革新,是對中國基金會行業的一次顛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募資行為的改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基金會持續運營及發展模式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基金會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捐贈,占比超過85%,然后是政府補助,占比為7.64%,然后是投資收益,占比為3.39%。默默做好事的活雷鋒不少,但是如果有這樣自我表現的機會,而且成本也不高,民眾的參與程度會更高,以前可能沒有參與募捐的民眾也會因為名人的示范效應等參與進來。一句話總結就是,冰桶挑戰使得捐贈行為參與度更高,使得募捐對象更廣,使得募捐影響力更大。
圖表1:中國基金會收入結構圖(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基金會項目執行的啟發
“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可能以前沒有聽說過,但是因為“冰桶挑戰”使其被很多人知道,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疾病,或者需要基金會捐助的對象并不為人所知。專款專用雖然在基金會中占比較大,但是像這種能夠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幫助一個特殊群體的行動,非常值得大家的借鑒和學習。據前瞻研究院基金會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8月,中國基金會透明指數只有54.69分,還未到及格分數,這種“專款專用”、“來源用途明確”的基金會項目運作模式,不僅能夠增加基金會的透明度,而且能夠增加普通人參與的熱情,值得廣泛探索和實踐。
三、慈善意識的提升
目前中國慈善捐助中企業捐助占比達到了近七成,個人捐助占比只有17.72%,而美國個人捐款占比為72%。“冰桶挑戰”給予了一個普通人積極參與慈善的機會和動力,通過這種慈善活動,不僅能夠增加個人的的慈善意識,而且能夠改善全社會的風潮,人多力量大,人人參與做慈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相關推薦 |
陳光標被騙 基金會亟需建立信譽 |
4G時代改變公益傳播現狀 三千家基金會遇 |
從李亞鵬嫣然基金遭炮轟 看我國基金會的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