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阿里紅包40億元鬧春節 迎第三方支付市場可觀前景
一、騰訊、阿里羊年春節共發放紅包40億元
騰訊和阿里巴巴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的營銷大戰不斷升級。15年2月9日,支付寶錢包宣布,從2月11日(正月23,小年)到2月19日(大年初一),阿里聯合知名商戶向支付寶用戶發放6億元紅包,其中1.56億元為現金紅包(真金白銀),購物低消費抵扣金額紅包約4.3億元。阿里豪氣干云,騰訊財大氣粗。騰訊聯合商家推出要紅包活動,在羊年春節期間將送出超過5億元的現金紅包,單個最大的紅包金額是4999元(夠分量,才心動),除此之外還有30億元的卡券類紅包將送出。細數騰訊和阿里的紅包大戰,這是第三次。騰訊和阿里的紅包大戰表面上看兩家公司為了更大市場份額而支付了巨額的紅包,但是實際上紅包大戰教會了用戶如何使用第三方支付,間接的擴大了第三方支付的用戶群及市場規模。騰訊和阿里的紅包大戰使得一個共贏的局面出現。從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的前景角度來看,這個共贏的局面是毋容置疑的。
二、2020年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接近50萬億元,用戶接近30億戶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9年以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擴大,并在2013年成功突破17萬億元的基礎,達到17.2萬億元,同比增長38.71%。2014年在移動支付和網上支付雙雙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規模將達到23.3萬億元,但增速將繼續回落。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十二五”末,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將突破25萬億元,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有望突破48萬億元。
圖表1:2015-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預測(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居民中具備上網條件和技能的人已經基本轉化為網民,未來網民規模增長的難度將明顯加大,但隨著支付企業對市場的縱深拓展,線上支付用戶仍將快速增長;并且在支付工具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線上注冊賬戶的規模也將迅速擴大。
前瞻分析預計,2014年中國第三方線上支付市場的注冊賬戶規模將達到15.65億戶,此后第三方線上支付市場注冊賬戶規模的年均增速將保持在10%左右,到2015年線上支付市場的注冊賬戶規模有望達到18.37億戶,到2020年超過27億戶。
圖表2:2015-2020年中國第三方線上支付注冊賬戶規模預測(單位:億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第三方互聯網支付市場交易份額中,阿里的支付寶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而騰訊的財付通市場份額在20%左右,高于第三名近10個百分點。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市場中,騰訊和阿里的紅包大戰一方面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一方面培養了更多的用戶,開發更多的市場規模。從這些數據來看,騰訊和阿里的紅包大戰似乎并沒有輸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騰訊和阿里競爭焦點在移動支付領域
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上,各家企業根據自己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不同,可以分為六類企業,其分別為互聯網巨頭企業、電信運營商企業、銀聯和銀行金融機構、地方性國資企業、發卡為主類企業和獨立第三方支付運營商。已發放的牌照中,預付卡發行與受理(160家)、互聯網支付(103家)、銀行卡收單(60家)、移動電話支付(43家)、固定電話支付(13家)、預付卡受理(6家)、數字電視支付(5家)。
圖表4:截至2014年11月269家獲牌企業的業務分布情況(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互聯網用戶正在從PC端轉向移動端。在2014年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披露:百度用戶的移動端搜索次數首次超過了PC端。隨著wifi、4G以及預期2026年可以商用的5G等網絡通訊技術的不斷提高,移動端用戶的不斷增多,通過移動端進行支付(微信二維碼支付)將成為第三方支付發展的新趨勢。移動支付競爭致命點在于搶占更多的消費支付場景。騰訊和阿里作為互聯網支付領域的大哥和二哥,紅包大戰另一個隱藏的深意無非是培養客戶能夠在更多的線下支付場景中占據移動支付的有利位置。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央行監管從嚴 第三方支付遭10號文件徹 |
第三方支付企業路在何方? |
長征電氣收編第三方支付進軍互聯網金融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