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第一法草案面世 長期利好電影產業
近日,國務院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成為電影業內熱議話題。其實早在2011年,該法案的征求意見稿就已公布,草案的正式出臺,足以看出國家對規范電影產業發展和市場秩序、為電影強國提供法制保障所做的努力。電影產業促進法被稱為“中國電影第一法”,早在2003年就啟動起草。經過12年的醞釀,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終于在不久前首次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目前,草案正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1、電影產業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電影產業發展主要經驗了抑制期、過渡期、探索期和發展期四個階段:
圖表1: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電影產業的產量規模
根據《2015-2020年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07-2012年,中國國產影片總產量逐年上升,從2007年的582部上升到2012年的893部;2013年,中國國產影片總產量824部,較上年減少69部。圖表2:2007-2013年中國國產影片總產量(單位:部)
注:中國主要類型電影包括: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和故事片。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電影產業收入總規模
2013年全國電影產業總收入達到276.8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票房收入217.7億元,同比增長27.5%。非票房收入45億元,海外收入同比小幅上漲,達到14.1億。電影票房實現持續、高速增長,非票房收入貢獻額進一步擴大。
圖表3:2009-2013年中國電影產業規模及增長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4、電影產業的前景
從產業規模來看,我國電影市場未來仍將保持快速發展。從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規模來看,我國電影產業規模處于高速增長的過程中,2015年,《捉妖記》、《煎餅俠》、《大圣歸來》等一系列國產電影頻頻刷新票房紀錄,這說明國內文化產業消費空間仍然巨大。
5、電影產業值得關注的兩個問題
(1)版權問題
電影產業的核心是版權保護,保護電影產權應是立法的重點。《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的出臺,在規范電影行政審查、電影發行放映、電影企業保障、電影對外交流方面做出了大量的說明,對電影產業內企業來說,有了法律層面的支持,相關權益得到明顯的保障。
近年來,我國對好萊塢大片的引進量逐年增長,而好萊塢大片里往往充斥著大量的美國價值觀,從國家角度來看,長期下去,必將影響中國的社會觀點。而中國本土電影制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在這個環境下,國家通過法律來鼓勵和促進中國電影發展便顯得尤為重要。
從國家戰略角度來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的出臺,進一步支撐了國家文化安全。為了激發活力,規劃產業發展的秩序,草案加大了對國產電影的扶植力度,調動各種社會組織和社會資金積極性,投入到電影產業的制作發行放映中去。
綜上所述,國家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將中國電影產業在法律層面上予以保護支持,有利于本土電影產業的發展,對中國電影產業來說是長期利好。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劉慈欣《三體》喜獲雨果獎 電影版能否創 |
奧飛動漫攜有妖氣拍動漫電影 我國動漫產 |
《煎餅俠》《捉妖記》大賣 看我國電影產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