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大宗農產品規模現狀簡析
一、水稻產銷規模分析
(1)生產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2015年,中國稻谷產量整體呈現緩慢上升的態勢,其中2008年和2011年相對增速較快,均超過了2.00%的增速。2014年,中國稻谷產量為20643.00萬噸,同比增長1.38%;2015年,我國稻谷產量為20824.50萬噸,同比上漲了0.88%,增速較去年有所下降,播種面積30213.2千公頃,同比減少97千公頃,本年度產量的增加得益于單產水平的提高。
圖表1:2008-2015年中國稻谷產量及增長情況(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消費量增長情況
2015年,我國稻米消費量呈下行趨勢。2015年我國稻米需求量為19128萬噸,同比減少507萬噸。由于人口增速放緩,居民飲食結構調整,肉禽蛋奶等副食消費逐漸取代了一部分主食消費數量,本年度稻谷食用消費結束了近幾年緩慢增長的態勢,小幅下行。由于飼料養殖業及宏觀經濟環境不振,玉米、小麥等谷物價格處于相對低位,導致大米的飼用和工業用量均有所減少。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2015年,我國稻谷消費途徑中食用消費仍占88%左右,其中,晚秈稻和粳稻90%以上加工成口糧。
近年來國內稻米口糧需求基本保持穩定,本年度食用消費16920萬噸,較上年度下跌380萬噸,跌幅為2%;飼料用糧隨著散養規模的縮小及玉米價格低迷,需求量由上年的1130萬噸下降至1020萬噸。
工業用糧由于稻谷價格相對高位也有所下降。近年來,各品種稻谷連年豐產,托市收購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因此國內供應相對寬松。2014/2015年度產需結余在1894萬噸左右,較上年度增加873萬噸,增幅高達85%,且根據目前的供需形勢推測,2015/2016年度結余數量將繼續大幅上漲。
二、小麥產銷規模分析
(1)生產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08-2015年,中國小麥產量保持逐年增長態勢,增長率在3.5%以下波動。2014年,中國小麥產量達12617萬噸,同比增長3.5%。2015年中國小麥產量達到13018.70萬噸,同比上漲3.18%,產量達歷史新高。
圖表2:2008-2015年中國小麥產量及增長情況(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需求情況
2015年,我國小麥國內消費總量為12020.4萬噸,同比下降5.70%。根據供需情況,我國消費量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內總體消費不占,企業開機率普遍降低。從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玉米的價格相對較高,小麥用作飼料的消費數量有所增加;小麥工業消費大幅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宏觀經濟不景氣,導致糧食深加工行業普遍虧損,從而降低了用量。
三、玉米產銷規模分析
2015年,國家發改委及國家糧食局聯合發布"2015年東北地區國家臨儲玉米收購政策調整通知",其中將臨儲玉米收購價格由去年的2220~2260元/噸不等,統一下調至2000元/噸,平均降幅高達10.7%。
政府不僅對收儲價格做出調整,對收儲時間、收儲質量標準及收儲單位亦同樣做出了調整。由于部分玉米無法達到臨儲收購標準,下游加工企業采購量小造成現中國玉米種植戶正面臨賣糧難的困擾。截止到2015年末,我國玉米產量為22458.00萬噸,較上年增長4.13%。
圖表3:2008-2015年中國玉米產量及增長情況(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大豆產銷規模分析
由于種植收益普遍低于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我國大豆產量增量幅度較小。2015年國內大豆總產量為1051萬噸,較2014年減少24.1%。2011-2015年大豆總產量復合增長率為-5.7%。
圖表4:1992-2016年大豆產量及預測(單位:萬噸)
注:2016年為預測數據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隨著經濟發展和壓榨行業產能擴張,國內大豆消費量繼續增長,增速有放緩趨勢。2015年中國大豆總消費量為9364萬噸,較2014年增加4.8%,2011-2015年大豆消費量復合增長率(CAGR)為5.1%。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