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零售模式助力 DTP藥房能否成為受益者?
藥品零售對于醫藥消費者來說并不陌生,但是藥品零售最近受到各地集采招標及醫保談判品種推動藥品的降價,使得藥品零售的利潤不斷降低,所以倒逼高價值和高毛利率的藥品流向終端。而我們說的DTP藥房就是指,患者可以用醫生開的處方后,直接購買處方藥的藥店。而這些藥品的毛利潤比較高,DTP藥房能否成為這段浪潮中的受益者呢?
也許從國外DTP藥房的發展過程可以一探究竟。美國是全球零售藥店行業發展最成熟的國家60%的藥品銷售通過零售藥店實現,其中美國零售藥店60%的服務形式以處方藥店呈現。借鑒其的發展,對我國DTP藥店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資料來源:網絡,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美國藥品價格大幅度下降,藥房利潤受到重創,變革中催生了DTP藥房。早期,為了抑制醫療費用的上漲,美國政府推出政策進行調控。政策內容包括:降低保險給付藥品的利潤加成;限制用藥;支付方式從按項目支付費用到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
大型DTP藥房發揮規模效應,單體藥店逐漸被替代,行業集中度提升。而后,連鎖的DTP藥店發揮規模效應,經營費用得到控制,單體店邊緣化,單體藥店數量從31879家減少至20844家,縮減34.6%。而美國連鎖藥店的連鎖化增長率從1990年的36.9%,提升到1997年的47.8%。
資料來源:網絡,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快速發展階段,藥店的支付方式多樣化,并且逐漸的從現金轉向醫保。在1990年到1997年,助力DTP藥店快速發展的時期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美國的醫保業務收入占比由36%一路上升到81%。由于醫保的現金流屬性不如現金直接,側面反映了藥店的利潤進一步降低,而為以后的寡頭壟斷奠定基礎。
發展到現在,解決慢性病管理職能成為DTP藥房的主要目標,專科藥房興起。現如今,臨床護理無法滿足慢性病患者的長期需求,美國的專科醫藥店應運而生。專科藥房承接慢性病需求,提供藥事服務,使得服務質量上升,進而發展壯大,到2016年,DTP藥房市場規模在整體藥品零售中的占比已經50%。
中國DTP藥品零售趨勢初現,DTP藥房能否成為浪潮中的受益者呢?本人認為,在國家政策的催化下,以及醫保將處方藥納入醫保中的情況下來看,專科藥房要抓住慢性病的需求,提供專業的藥事服務,就有可能在浪潮中生存下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