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價格跌破官網價 國產手機迎來發展機遇
2017年11月6日,手機銷售渠道商的iPhoneX報價已經跌破官網價格,銀色iPhoneX(64GB)報價8150元,低于官網價格150余元,更是比剛剛發售時的黃牛價暴跌1600余元。
蘋果手機新產品銷售受阻
9月13日,在Apple Park新總部由庫克發布蘋果公司今年的三款新型號手機:iPhone8、iPhone8plus、iPhoneX,iPhoneX這款被業界稱為“劉海屏”的手機,256G版本發布價格為9688元、64G版本為8388元,按照往常的蘋果新品發布后的銷售情況來說,今年應當又是大賣的一年。10月27日,在iPhone X預售活動中,在中國一天賣出去550萬,但是真的不算多,即便現在去官網預訂,依然可以下單,只是顯示發貨時間是2-3周,而以往到了這個時候,會顯示無貨供應或者發貨時間5-6周。而且在黃牛交易市場此前預約說報價翻一倍的iPhoneX在現場只能加價1000塊左右,還沒人買,甚至有黃牛只加價700塊。iPhoneX的市場熱度并沒有預售前猜測的那么高,整體表現不溫不火。
如果說iPhoneX的銷量算及格的話,iPhone8與iPhone8plus的銷量就有點“千里無雞鳴”的感覺,今年蘋果公司恰好撞上中國手機市場全面屏的風潮,以國產品牌“小米”牽頭的MIX為開端,2017年全國手機市場所有廠商全部主推“全面屏”手機,“蘋果”今年發布的三款產品僅僅iPhoneX是按照18:9的全面屏概念設計,而iPhone8系列產品與上代iPhone7系列外觀上幾乎一致,使用的是16:9的傳統屏幕比例,另一方面就是功能上也無實用的創新,只是添加了無線充電技術和更好的VR支持。
截至目前,iPhone8首發價5888元到現在第三方渠道商售價4688元,直接“跳水”1200元,降價幅度如此之大,但銷量拉升依舊乏力,與前幾代iPhone的總銷量比起來,差距更明顯。從劃時代的iPhone4到現在的iPhoneX,iPhone4系列到iPhone6系列,每一代蘋果手機的銷量一直在上升,銷量最高的系列是iPhone6,達到了2.2億部,同時也在之后的iPhone7系列遭遇了斷崖式銷量下滑,只有3900萬部,預計iPhone8系列的銷量將僅為iPhone7系列的一半,僅僅不到2000萬部。
往年新款iPhone都是加價還不一定有貨,如今iPhone8比原價跌了將近1200元,而高端的iPhoneX銷量十分一般,“蘋果”的市場遇冷給了國產手機品牌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圖表1:歷代iPhone銷量(單位,部)
數據來源:Statista 前瞻研究院整理分析
國產手機品牌迎來趕超機遇
蘋果公司如今遭遇的困境正是國產手機品牌發力的機遇,首先有可能進一步壓縮蘋果和三星在國內手機市場占有率,同時有相當的機會打破蘋果和三星在國際市場上霸占的一二名席位。目前國產品牌旗艦產品的配置、顏值以及創新概念并不弱于蘋果與三星。
例如:華為在10月20日發布的Mate10及Mate10Pro,其中Mate10采用了圓弧倒角+四曲面機身,使手機手感更加舒適。而matePro則是采用了時下最流行的18:9的全面屏設計,其搭載的麒麟970處理器具備“AI”人工智能。與此同時其后置雙攝像頭組合獲得來自全球專業的攝影測評機構,世界上最大的圖像數據庫DxOMARK的拍照單項評測100分的高分。華為mete10系列在顏值與配置上面與iPhoneX正面交鋒不落下風。
另外“小米”在2016年年末推出的產品MIX是全球首個提出“全面屏”概念的手機,屏占比達到了91.3%。2017年“全面屏”的風潮也正是由小米引領開來。
從2016年全球出貨量來看,依托于國內市場的需求,蘋果、三星分列一二,國產手機品牌銷量以華為為首,OPPO、VIVO以及中興緊隨其后組成第一梯隊。2017年智能手機第三季度,華為市場保有率為18.1%,ipone保有率為18.5%,僅僅領先0.4%。
而從2014年-2017年來IDC公布的第二季度數據來看,蘋果銷量依次超過華為銷量74.3%、58.9%、26.3%、6.5%,2018年Q2華為或將在季度上超越蘋果。至于從全年銷量上的超越,變數不少;如果蘋果再無創新性產品提振市場份額,最快可能2019年就被華為超越。
圖表2:2016年全球手機出貨量排名(單位:臺)
數據來源:Insights前瞻產業院整理分析
圖表3:2017年國產品牌出貨量排名預測(單位,臺)
數據來源:摩卡RQ 前瞻產業院整理分析
國產手機品牌發展的方向
辨識度與顏值
從iPhone8系列銷量的困境中,我們可以看出消費者對于與上一代產品相比不具有辨識度和新玩點的旗艦,是沒有太多興趣的,消費者追求的是新產品的創新與改變。iPhone8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銷量低迷也印證了這一點。國產品牌未來的方向之一是在手機外觀上面的創新,無論是曲面屏、全面屏或者折疊屏,一定要有一個極具辨識度的外觀,比如說中興推出的”Axon M”,就極具辨識度,它是可以折疊的;魅族推出的Pro7也極具辨識度,他的背面是一塊彩色畫屏,極具與主屏的交互性。
也就是說在顏值上尋求創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談用戶體驗的時候,不要只談什么系統體驗,外觀體驗也同樣重要。手機就是人身體的一個延伸,如同裝飾品一樣,一款顏值領先的手機確實是能提升一個人的形象。
技術的創新
其次就是在技術方面,國產品牌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能一直依靠性價比來打入國際市場,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說:“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手機廠商就只是一家手機零件的組件商”。目前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各行各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國產手機同樣深受影響。國產品牌第一個嘗試在手機中加入人工智能的華為是這方面的領先者,2016年12月華為發布的榮耀Magic算是深度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在熄屏狀態下拿起手機會自動亮屏等一系列感知的自動應用,都是基于Magic Live智慧系統,可以通過感知與深度學習,記住用戶的習慣行為,做到智能為用戶提供并推薦服務。同時還可以實現智能資源調度、智能識別、智能識物等功能,而且配備了智能語音助手。國內另一家手機廠商ivvi科技,在AI技術領域的布局也同樣具備前瞻性,該公司在今年7月發布了智能3D戰略。ivvi創新性的將AI技術融入到傳統的3D/裸眼3D技術上來,形成了一種更具前沿科技的智能3D技術
在往后的市場競爭中,人工智能技術必然是手機市場的焦點。
找準自身的市場定位
根據國產手機品牌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位置,以及消費者心中每一個手機品牌的形象,國產手機品牌找準自身的市場定位,更能體現自身的競爭力,也有利于國產手機品牌一起發展。比如說:
華為這樣能在技術層面與國際一流品牌競爭的國產品牌,應該定位中高端市場,未來發展方向是占據歐美市場。
小米、一加這樣的主打性價比的品牌,應該定位中低端市場,在東南亞以及南美地區都擁有很廣闊的天地。
魅族、OPPO這類的青年品牌,定位青年消費者層次,特別是像魅族這樣小眾的優質品牌,是很多青年群體的最愛。
總之,近幾年國產手機發展迅速,不僅深受國人的喜愛,還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只要在設計理念與專業技術方面有所突破,未來的全球手機市場中國品牌定會占據大半江山。
以上信息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智能手機行業的背景以及所處階段;智能手機行業當前的市場環境與企業競爭力;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生產運營與發展現狀;智能手機行業的市場需求特征;智能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