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帶你了解蒙牛2017年報看點 重整旗鼓向千億進發
2018年4月12日,蒙牛發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相對于近年來高歌猛進的伊利,一直跌跌撞撞發展的蒙牛2017年又有哪些改變,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乳制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帶你解讀蒙牛2017年年報。
看點一:2017年營收破600億,向千億進發還需穩固市場
2017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拉動消費需求,對我國乳品生產企業產生正面影響,我國乳業巨頭-蒙牛實現營業收入601.56億元,同比增長11.86;實現凈利潤20.31億元,扭虧為盈。
圖表1:2010-2017年蒙牛營業收入、凈利潤及增速走勢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對于蒙牛在2020年達成千億乳企的目標,則需要蒙牛在未來三年以年均18.46%的增長率提速發展。不過觀察上圖可知,近年來蒙牛營業收入波動變化,雖然變化幅度較小,但相較于老對手伊利的多年連續正增長,若想達成目標,則蒙牛在穩固市場方面需要更進一步。
圖表2:2017-2020年蒙牛營業收入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看點二:堅持收購現代牧業 力助現代牧業“瘦身”
為實現更融合的上下游合作體系及增加協同效應,2017年2月,蒙牛股東大會通過了全面收購中國最大原料奶生產商現代牧業的議案。2017年3月,蒙牛通過要約形勢收購了現代牧業20.1%的股權。截至2017年12月底,蒙牛共持有現代牧業60.77%股權,與現代牧業十多年糾葛塵埃落定。
蒙牛堅持收購一直虧損的現代牧業,甚至連續兩年受現代牧業虧損拖累業績下滑也在所不惜,主要源于蒙牛對現代牧業的戰略定位——為蒙牛經營奶牛養殖業務及提供原料奶業務。2018年1月,現代牧業將兩家剝離牧業后的乳品廠50%股權出售給蒙牛,而蒙牛也樂于“接鍋”兩家虧損嚴重的乳品廠。
從短期看,現代牧業扭虧的難度很大,而長期來看,若蒙牛繼續對現代牧業進行向好調整,剝離其不良資產,現代牧業扭虧為盈極有可能。
圖表3:2010-2017年現代牧業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看點三:新產品不斷研發 液態奶收入比例下降
為應對國內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行為多元化的趨勢以及低溫產品市場廣大的拓展空間,蒙牛高效利用自有技術及優質奶源,推出多款明星品牌下的新產品,并大力發展低溫酸奶產品,搶占中高端市場份額。僅在2017年,蒙牛牛奶就研發超過100種新產品,為消費者貢獻了多樣化的乳制品選擇,進一步豐富了多元化的“產品矩陣”。
圖表4:蒙牛不同板塊重點產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蒙牛產品線上的各大板塊均實現收入增長,其中主力產品液態奶實現營業收入530.15億元,同比增長10.21%。雖然液態奶占全部收入的比例由2016年的89.4%下降為88.1%,不過對蒙牛未必不是意見好事,表明蒙牛內部產品結構趨于合理。
圖表5:2016-2017年蒙牛不同產品板塊營收比例(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的液態奶產品中,UHT奶依舊是主力,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56.9億元,較2016年增加18.4億元,占液態奶全部營收的48.46%。2017年表現更為亮眼的是酸奶產品,貢獻營收174.5億元,同比增長17.32%。
圖表6:2016-2017年蒙牛液態奶產品線不同產品營收比例(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看點四:20億重金砸向世界杯 銷售費用屢攀新高
乳業市場的激烈競爭,逼得蒙牛這樣的乳業巨頭也不斷加碼營銷。蒙牛除了是NBA中國官方市場合作伙伴、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官方乳品合作伙伴、博鰲亞洲論壇唯一指定乳品供應商以及中國航天事業戰略合作伙伴外,蒙牛于2017年更成為金磚國家峰會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指定產品。
2017年底,蒙牛正式成為2018FIFA世界杯全球官方贊助商,蒙牛戰略副總裁張邕表示,蒙牛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的營銷投入將達20億元人民幣,可謂是大手筆。
即使再財大氣粗,在面對今天碎片化注意力和多樣化選擇時,如何精準有效觸達消費者,并將消費者的關注度順延到品牌本身,蒙牛也不得不花費更多心思。
圖表7:2017年蒙牛營銷案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不斷發展的營收增長背后,是越來越多的營銷投入,從2010-2017年蒙牛不斷增長的銷售費用可見一斑。2017年,蒙牛銷售費用由2010年的54.29億元增長到148.69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5.48%,高于10.31%的營收年均增長率。
圖表8:2010-2017年蒙牛銷售費用(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看點五:產能提升緩慢 生產基地布局相差懸殊
2017年,在國家監管部門抽檢的各類食品中,乳制品合格率達99.2%,嬰幼兒配方乳粉合格率達到99.5%,說明我國乳制品質量持續穩定向好的態勢。盡管近年來我國乳品消費需求增長,但商品質量依然是提升中國乳業競爭力的關鍵,因此供應穩定、布局合理的的產品生產基地對乳品生產企業尤為重要。
2017年,蒙牛共設有國內生產基地38個,新西蘭生產基地1個,產能合共為922萬噸,較2016年921萬噸產能增長幅度較小。其中UHT奶及乳飲料生產基地數量為17個,酸奶、奶粉及冰淇淋生產基地數量都為1個。
圖表9:截至2017年底蒙牛不同生產基地數量(單位: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區域方面,蒙牛生產基地布局上華北和華南地區生產季度商量最多,西南地區只有四川眉山生產基地。隨著未來乳制品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的提高,在消費市場附近布局生產基地將成為趨勢,蒙牛在產能擴充與生產基地布局方面有待加強。
圖表10:截至2017年底蒙牛不同區域生產基地數量(單位: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乳制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乳制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乳制品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