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核電獲批裝料 “核春天”到來仍需等待
4月25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劉華在北京向中核集團三門核電有限公司頒發了《三門核電廠1號機組首次裝料批準書》,意味著全球首臺AP1000核電機組設計、土建、安裝、調試、生產準備等工作均已滿足裝料要求,即將投入運行。在獲得批準書后,早已急不可耐的三門核電于當晚啟動1號機組第一組燃料組件裝載操作。下一步,三門1號機組將按照相關要求做好調試和試驗工作,力爭帶核試運行3個月左右實現并網發電。
歷經坎坷的三門核電五年發電應超400億度
三門核電站是浙江省第二個核電基地,同時也是我國引進的首個AP1000技術項目,在2009年4月開始建設,本應于2013年實現并網發電,不過因部分環節出現技術問題,于是延遲到了2017年7月才完成裝料準備。事實上,受福島事故影響,國內外大部分三代核電都存在延期或停建的狀況。
圖表:國內外三代核電部分推遲或停建項目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人APP
出于對全球首個AP1000核電項目的安全性擔憂,同時考慮到個別學者的質疑,三門核電1號機組裝料工作又擱置到今年4月底。
暫不考慮三代核電項目相較于二代核電項目的優越性,假設三門核電2013年開始并網發電,按照2013-2017年核電機組平均發電效率,則過去五年三門核電機組少發電423.30億千瓦時。與燃煤發電相比,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1307.99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3426.9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11.12萬噸,減少排放氮氧化物9.68萬噸。
圖表:2013-2017年我國核電機組平均發電效率(單位:萬千瓦時/MW)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人APP
能源、技術、安全三座大山核電建設進入“寒冬”
2015年我國共核準核電機組8臺,包括紅沿河核電5、6號機組,福清核電5、6號機組,田灣核電5、6號機組和防城港核電3、4號機組,核準機組裝機容量達907萬千瓦,占當時在運核電機組容量的34.78%,核電發展的紅紅火火。
然而自2016年以來,我國再沒有核電項目可以通過核準,核電建設似乎進入“寒冬”。不過考慮到我國能源形勢以及核電發展也不難理解。
首先是能源形勢問題。近兩年全國電力供應總體富余,部分地區過剩,即便是電力消費量上升,但我國電力裝機量也在增加。其中2015年電力消費增速與電力裝機增速相差最為懸殊。2017年,全社會用電量630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6%;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3372萬千瓦,同比增長7.97%。電力過剩,尤其是煤電過剩,導致煤電行業約有2/3的企業陷入虧損狀態,核電建設自然受到波及。
圖表:2011-2017年我國電力消費增速與電力裝機增速(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人APP
其次是三代核電技術的驗證。我國早已確定未來核電項目必須為三代核電項目的政策。三門核電機組是我國引進的AP1000技術的首個項目,世界上尚無運行實例,而且在建設、安裝過程中出現過計劃外問題,導致并網運行日期一推再推。簡單來說,只有三門核電機組首堆順利實現并網發電,甚至完成一個換料周期,我國才可以放心后續三代核電的假設。
最后是安全性。無論是切爾洛貝利還是日本福島,都是前車之鑒。隨著我國核電建設規模的擴大,除了核電機組設備的安全需要重視,核電運行管理、人員等方面的問題更需要注意。在我國核電事業快速發展時期,我國核電從業人員素質、運行管理制度有待驗證。
因能源、技術和安全三座大山,我國核電建設放緩。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7年核電累計裝機容量為3581萬千瓦,同比增長6.48%,顯著低于上年。
圖表:2010-2017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走勢(單位:萬千瓦,%)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人APP
三門核電裝料破冰核電春天仍需等待
隨著三門核電的裝料運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三個月后即可并網發電。有了三門核電機組的榜樣,與三門同為“難兄難弟”的海陽核電1號機組也將很快再次啟動。
《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要在充分論證評估的基礎上,開工建設一批沿海先進三代核電項目。那么與三門核電同樣采用國產化AP1000技術的徐大堡核電、海陽二期核電及陸豐核電也有望年內開工建設。
圖表:我國CAP1000核電機組狀態(單位:臺)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經濟人APP
截至2018年4月,我國在運核電機組為3680.8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為2101.0萬千瓦。而根據我國“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在運核電機組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
若要達成目標,則未來三年核電建設需要狂飆突進。不過我國后續核電項目只有三代核電才能通過核準,而國產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投產試運尚需要等待,因此核電行業的春天能否到來還需看三門核電接下來的表現。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