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城市電視臺發展趨勢分析 市場空間拓展舉步維艱【組圖】
城市電視臺行業現狀分析
城市電視臺,顧名思義就是某個城市自己的電視臺,無論從地理空間、行政隸屬,還是從文化認同上,城市臺就是一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前幾年,電視收視大好,站在風口上的城市臺明顯受益。但是近幾年,在收視市場不太景氣的現狀下,城市電視臺面臨的壓力巨大。
據CSM媒介研究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電視觀眾人均每日收視時長為139分鐘,同比下滑13分鐘,下降幅度相比于歷史同期更為明顯,達到8.55%。隨著媒體融合進入改革深水區,受眾獲得信息的途徑更加多元,人均收視時長仍將進一步下滑。
圖表1:2013-2017年電視觀眾人均每日收視時長(單位:分鐘)
資料來源:CSM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收視時長的減少,主要緣于觀眾規模的下滑。2017年電視觀眾的日均到達率下降至55.7%,較2016年同期下降了4.8個百分點,降幅是近年來最大的一次。
圖表2:2013-2017年電視觀眾規模及收視時長(單位:分鐘,%)
資料來源:CSM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在電視收視市場不容樂觀大背景下,中央級頻道、省級上星頻道、省級非上星頻道還占據主要市場份額,2017年分別達到30.0%、28.7%、19.2%,其他中小型城市電視臺從中立足的空間越來越小。
圖表3:2017年全國各級頻道市場份額對比(單位:)
資料來源:CSM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整體市場各類節目的播出與收視中,電視劇、綜藝和新聞依然是拉動收視的三駕馬車,三大類型節目收視量占據總收視量的56.8%,與往年基本一致。對于城市電視臺而言,電視劇、新聞、綜藝同樣是收視來源的三大支柱。其中,電視劇是城市電視臺收視貢獻最大的節目類型,2017年收視份額高達36.8%;其次是新聞,貢獻率為24.4%。
圖表4:2017年全國各類節目收視比重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CSM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5:2017年城市電視臺各類型節目貢獻率(單位:%)
資料來源:CSM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總的來說,在電視行業整體低迷背景下,中央級媒體憑借資源、政策、覆蓋上的優勢,減緩了下跌趨勢;一些省級衛視通過節目創新和編排甚至還實現了逆增長,將本來就已經縮小的收視蛋糕又切走了一大塊。反觀數量眾多的城市臺,受制于覆蓋范圍窄、資源有限等因素,收視底線一再被突破,經營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市場空間的拓展舉步維艱。
城市電視臺行業趨勢分析
根據上述限制,未來城市電視臺行業將呈現以下四個主要趨勢:
第一,重心傾向新聞類節目。相對于更高層面的媒體,城市電視臺更加接近受眾;從新聞的角度而言,城市電視臺能夠生產大量的權威性、可信度高的本地新聞。正是由于地理接近、心理接近、利益接近、經歷接近等因素,新聞與觀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而受到更多關注。城市電視臺需要挖掘新聞的傳播價值,做好深度角度,提升社會服務功能,為觀眾帶來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提升城市電視臺的影響力。
第二,更注重特色節目,開展差異化競爭。對此,要充分發揮城市臺接地氣的優勢,深入挖掘利用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在節目內容、節目樣式、主持風格等方面,凸顯地方獨特的文化內涵,提升文化認同感,精心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并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節目。
第三,由單一經營模式向多元化經營模式轉變,形成多點支撐的經營格局。例如,深度進入內容產業的生產和銷售,創造內容產業品牌,在市場開拓中形成相對固定的合作伙伴關系,拓展電視專題片和電視節目等內容相關產業,成為所在城市宣傳片和商業片市場的專業品牌服務商。
第四,進一步增強與觀眾互動。城市電視臺與觀眾共處于一個地方,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有著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電視臺可以通過“兩微一端”等平臺,通過精心的組織策劃,加強與直接節目、民生新聞欄目之間的融合互動,構建互相交流、溝通的平臺,吸引本地受眾的廣泛參與。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城市電視臺盈利模式創新與全媒體轉型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面對中央電視臺和省級電視臺政策、資金、技術、人員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數量龐大的城市電視臺無疑成為弱勢群體,面臨著來自外部的競爭擠壓和內部的體制機制僵化落后的...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