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博物館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互聯網+博物館成為風口!
中國博物館發展現狀分析
——2017年中國共有4721個博物館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1996-2017年中國博物館規模逐年快速增長,1996年僅有1219個,到2017年,博物館數量達到4721個,占文物機構的47.5%。1996-2017年,年復合增長率達6.6%。
另外,國家文物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經各地文物部門年檢注冊的博物館總數達到了4873家,比2015年度增加了181家,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圖表1:1996-2017年中國博物館數量變化趨勢(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中國博物館藏品共3938.32萬件
截至2017年,全國文物機構擁有文物藏品5096.32萬件,比上年末增長14.4%,其中,博物館文物藏品3938.32萬件/套,占文物藏品總量的77.3%。
圖表2:2004-2017年中國博物館文物藏品數(單位:萬件/套)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中國博物館接待觀眾9.72億人次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6-2017年,中國博物館參觀人次呈逐年上升趨勢。2017年,全國文物機構接待觀眾114773 萬人次,其中博物館接待觀眾97172萬人次,增長14.2%,占文物機構接待觀眾總數的84.7%。
圖表3:2006-2017年中國博物館參觀人次(單位:萬人次)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博物館發展趨勢:互聯網+博物館成為風口
自1905年張謇自費創建中國第一座現代博物館以來,我國博物館已經走過了百余年的發展歷程,其地位也從早先的“開民智”之場所,淪落到如今的城市“擺設”。互聯網作為當今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已經全面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使得博物館依托互聯網時代的技術與平臺重煥生機成為可能。
尤其是2016年由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印發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網絡媒介有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目前博物館領域正在探討的重要課題。
故宮便是其中佼佼者。從數字故宮到故宮淘寶,再到故宮游戲、故宮社區...故宮博物院已搭建起以故宮官方網站為核心和主入口,由網站群、APP應用、多媒體數據資源等各種信息組成,線上、線下互通互聯的聚合平臺。
根據故宮館長單霽翔的公開發言,故宮還定了四年計劃,到2020年把故宮博物院建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數字社區之一。
圖表4:故宮+互聯網的布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6年以來,故宮先后與阿里、騰訊、鳳凰網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一方面在天貓開設了官方旗艦店,主要有門票、文創、出版三個板塊;另一方面和騰訊游戲推出基于故宮文化的大型游戲,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雙方合作更是介入到動漫和文學的創作,包括微電影的創作中;另外,還和鳳凰網合作,利用AR、MR、3D等手段傳播故宮文化。通過一系列的戰略合作,故宮有望成為真正的“世界級的超級IP”。
圖表5:故宮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可以肯定的是,古老博物館走上互聯網之路將是大勢所趨。一項由皮尤研究中心基于對美國1224個博物館機構進行在線調查而發布的一份“新媒體與博物館觀眾參與”報告表明,社交網絡的價值已經得到了藝術機構的普遍認可,并且已經滲透到博物館等文化機構運作的方方面面,成為美國藝術領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而在國內,博物館觸摸新網絡的不止故宮一家,2017年上海市開設網站的博物館共68座,策劃數字展覽58個,開通微信、微博公眾號的109座,全年利用新媒體發布信息共8672條。互聯網讓古文化重新“活起來”已成為共識。
一方面,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激勵下,博物館希望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的平臺,將其所擁有的優秀文化資源與公眾分享,把傳統文化的內涵用富有創意的方式普及并傳遞下去,從而培養更多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
另一方面,互聯網公司希望能有更多IP資源,提升整體內容的文化品位,同時還可以借助故宮博物院和國博的強大品牌影響力和流量,提高競爭門檻。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互聯網+博物館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第一章首先分析互聯網+對中國博物館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第二章從商業模式并結合具體案例來分析互聯網+博物館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第三章主要分析博物館行業電商戰略規劃...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