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前瞻之交通基建:港口群同質化競爭激烈
廣深港:三座港口不同屬性、提高灣區集裝箱承載力,三大國際機場成灣區旅客接待頂梁柱
水路運輸是廣東省貨物運輸、周轉的重要線路;港口是水陸交通的關鍵集結點,是大灣區實現經濟突破式發展的重要保障。廣東省基本形成了以廣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頭港、湛江港五大沿海主要港口和佛山港、肇慶港兩大內河主要港口為龍頭,輻射華南、西南,面向全球的港口發展格局。而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擁有香港港、深圳港和廣州港三大世界前十的集裝箱港口,2017年三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總計超過6600萬標箱。
廣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同處珠江口,本質上都以珠三角的貨物運輸為主,其中香港港和深圳港以集裝箱業務為主,廣州港則以其它大宗貨物業務為主。在集裝箱方面,香港港以珠江三角貨物的集裝箱國際中轉業務為主,深圳港則以珠江三角洲貨物的集裝箱國際干線運輸為主,而廣州港則以國內集裝箱的沿海運輸為主。這種分工與港口的投資人性質關系很大——深圳港口的主要投資人是香港和記黃埔和招商局,廣州港的投資人則主要是國有資本,而香港港的投資人則具有明顯的國際化性。
香港、廣州、深圳的機場在旅客和貨物吞吐量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2017年,三座國際機場的旅客、貨物吞吐規模數量級遠大于其他三座機場,同時珠海金灣機場的旅客接待人次在向千萬級靠近。隨著大灣區經濟影響力愈加突出、國內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經濟往來愈加頻密,粵港澳六大機場所接待人數、貨物量還會逐漸擴大。
港口群運行現狀:同質化競爭激烈、欠缺一體化運輸網絡
大灣區內的世界級港口群充滿活力,承載能力極高,但在運行中還存在著不協調。
——港口資源配置不優、同質化競爭激烈。珠江港口群有多個主體,它們分屬于招商局港口、鹽田港集團、廣州港集團、廣東省航運集團、珠海港控股集團、東莞港務集團、汕頭港務集團、茂名港集團、惠州港務集團和中山港航集團。基本上形成了“一城一港”的狀況。在這種建設模式下,區域港口出現了同質化競爭激烈、公共資源配置不優等問題,港口大而不強,現代港口物流、現代航運服務業發展較為緩慢。
——港口費用成本有差異。以廣州港為例,廣州港位于珠江口西岸,位于珠三角地區的幾何中心,緊貼佛山、珠海、中山、江門、肇慶等以大型制造業、貿易加工業為主的城市,內河網絡發達,高速路網密集,運輸成本低,且勞動力資源豐富,其港口作業費用與深圳港、香港港相比,最為優惠、低廉。但在港口通關費用方面,廣州港卻比深圳港、香港港高,主要原因是廣州港作業港區分別由廣州海關、黃埔海關兩個不同海關監管,跨越港區或水域可能導致要進行兩次報關、轉關等,且口岸費用計征標準不一,造成口岸通關費用較高、效率較低;深圳港單一海關監管,三檢已實現合一聯檢,口岸監管環境較為寬松;香港實行自由港政策,政府不干預港航企業的經營,船舶開放登記,大部分貨物免征關稅,通關效率最高。
——港口一體化運輸網絡仍欠缺。深圳港、香港港位于珠江出海口東岸,鐵路建設緩慢,集裝箱集疏運以公路和水路為主,珠江東岸的外貿集裝箱大部分通過集卡車進行拖運集疏港,疏港效率較高,但給城市帶來巨大壓力。廣州港位于珠江西岸,鐵路僅連通黃埔港區、新沙港區,南沙港區鐵路仍在建設中,集裝箱集疏運以水轉水(駁船運輸)為主,陸運和鐵路為輔。港口集裝箱,特別是南沙港區70%集疏運依賴于內河駁船運輸,是我國沿海主要集裝箱港口中水水中轉比重最高的,但運輸效率偏低。廣州、深圳和香港三個港口鐵路運輸共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能力不足,不能與港區的順暢銜接,中長距離的集疏優勢難以發揮。
對策:組合港、合作聯盟與信息互通互認或為突破口
對此,前瞻認為,實現港口群的協調發展,可從組合港、合作聯盟、提高通關便利程度等方面來進行港口建設升級的突破。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組合港。目前,廣州港、深圳港和香港港(簡稱為“三港”)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已初步自然分工,形成港口功能定位。三港應在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指導思想框架下,加強溝通,建立規劃建設協調機制,定期做好規劃對接,優化港口功能,分工合作,攜手推動珠江東西兩岸港口的組合,形成以廣州港、深圳港為主體的珠江口組合港和國際門戶樞紐港,與香港港攜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帶動東莞港、珠海港、佛山港、中山港等周邊港口發展。
三港可實現以資本為紐帶的合作聯盟。聯盟方式可分為合約式、參股式、合資式。聯盟能帶來更大規模經濟效益,進一步降低邊際成本,加強業務的協調溝通,增加靈活性,加強雙方員工的交流與培訓;能快速合力形成新的競爭實力和網絡資源,有利于快速切入新市場,推動良性發展。三港的集裝箱碼頭經營人如能突破投資主體成分局限性,進行三方或兩方(廣州與深圳或廣州與香港)交叉持股,通過資本紐帶進一步強化港口功能和資源的科學合理定位及分工,將極大激發港口潛在動能和資源分配及利用,加快外貿集裝箱箱源集聚三港進出口。
通關便利有賴于海關信息互通互認。通關的便利,能使珠三角甚至泛珠三角地區的外貿集裝箱和貨物高效集結于三港進出口,這就需要大幅度提高兩地三港的通關效率,將涉及兩地海關、檢驗檢驗的信息互聯互通和互認,特別是廣州港的黃埔海關和廣州海關互認和協調。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以及港口當局應盡快建立協同機制,共同加強與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的溝通,解決通關執法及信息的互聯互通和互認。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的背景環境;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當前的經營效益;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的投資結構特征;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的競爭格...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