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展覽展示系統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空間內容融合、手段革新成主要趨勢【組圖】
展覽展示系統產量、需求量增速放緩,上海為全國展覽集聚地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展覽展示行業屬于展覽行業,也稱會展行業,即多人在特定時空的集聚交流展示活動。會議、展覽會、博覽會、交易會、展銷會、展示會等都是會展活動的基本形式,其中以世界博覽會規模最大最為典型。當前各類展覽展示系統應用領域分布如下表所示。
我國展覽展示系統產能、產量逐年擴大,但近四年來產量增勢漸漸與產能拉開間距,產能利用率不高。2017年,全國展覽展示系統行業的產能達5.15萬套,產量增至3.87萬套。
我國展覽展示系統行業需求量從2011年2.24萬套增長至2017年3.82萬套;但增速呈下降趨勢,2017年漲幅為6.7%。
我國展覽展示系統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7年達到76.3億元。其中,城市館展覽展示系統市場規模為22.9億元,園區館展覽展示系統市場規模為12.1億元,分別占比30%和16%。
受多種因素影響,北、上、廣三地展覽業發展極其不平衡,差距拉大。2017年,上海共舉辦659場展覽會,相比2016年增加269場,約占全國展覽會總數的18%;廣東省共舉辦534個展覽會,比2016年增加190場,約占全國展覽會總數的15%;北京共舉辦373個展覽會,約占全國展覽會總數的10%。
而近些年來,中西部一些省市展會活動十分活躍,增長勢頭非常良好,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17年,西南地區舉辦展會291個,占比8%;西北地區舉辦展會143個,占比4%。據統計,近年來展會增長最快的省市大都來自中西部地區。貴州、山西等地辦展數量增幅超過30%。
展館類型日漸豐富,空間內容融合、手段革新成主要趨勢
展覽展示行業目前已呈現出展館類型不斷豐富、展示空間與展示內容的高度融合、展示手段不斷更新的趨勢。
展館類型不斷豐富。展館是展覽展示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對于展覽展示行業發展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各方對于展覽展示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逐步認同,國內對于各類專業性的展覽展示場館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也成為展覽展示行業一個重點發展方向。各地政府、規劃建設及文化旅游等主管部門主導的城市館、園區館、博物館、科技館、旅游景區展示體驗中心等場館紛紛建設,以滿足其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益的基礎設施配套需求,實現地區品牌宣傳、招商引資、政務公開、政民互動、市民教育等功能;同時越來越多企業在市場化運作中不斷產生展覽展示需求,除了參加各類會展外,積極興建各類企業館、商業體驗館、主題館來展示企業文化、宣傳企業品牌、促成商業交易。
展館空間與展示內容的高度融合。現代展覽展示空間已不僅僅作為展示的容器,其空間布局、設計理念和展示形態也已成為展館整體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展館空間為參觀者進入展示系統、體驗展示內容的全過程營造全方位感官氛圍,輔助各展示體驗環節效果的有效實現。隨著展示空間與展示內容融合度的逐漸提高,沉浸式參觀體驗將為主流。
展示手段不斷更新。近年來,我國展覽行業發展較為迅速,但同時也出現了部分場館利用率不高,甚至長期閑置,場館經營效率低下的情況,效益較差。除了場館建設布局需要進一步市場化、科學化外,如何提高場館利用率,吸引目標受眾入館參觀成為大部分展館需要面對的問題。傳統展覽展示通常為文字、圖片、模型的靜態展示,手段單一、枯燥,展示內容單薄,不易引起參觀者興趣,也不能充分滿足主辦者的展示需求。在數字科技力量的幫助下,數字展示靈活應用聲、光、電、影視等技術多層次多維度的表現展示內容。另一方面,現代展覽展示由過去參觀者被動接收展覽信息發展到互動式的參觀體驗,在傳播知識和文化的同時大大增加展示的娛樂性,充分調動參觀者參與積極性,提升參觀體驗。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展覽展示系統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慧美術館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慧美術館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慧美術館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