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汽車后市場行業商業模式創新 供應鏈、數據服務為切入口
汽車后市場不斷發展,如今面臨挑戰
汽車后市場行業發展的總體環境與國內汽車銷售和保有量的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改革開放后,我國的乘用車銷售市場有所起色,汽車后市場才得以隨之發展。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及其對應后市場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汽車后市場從形成到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如今,隨著互聯網發展、信息獲取速度加快以及市場教育周期縮短,中國汽車市場消費者對行業了解加深,同時供應端所提供的后市場服務內容及渠道也逐漸多樣化。傳統4S店本身固化的服務和產品模式,已不足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加之政策鼓勵,各層級的獨立后市場興起,市場參與者眾多。
隨著汽車后市場逐步成熟放開,獨立后市場對主機廠的重要性將繼續升級。然而,對比中國獨立售后零配件市場與其他成熟市場來看,中國市場有著其獨特的市場特征,也面臨著配件體系、分級不健全以及電商的挑戰。
從供應鏈體系看行業成功要素,從成功要素確定商業模式
汽車后市場供應鏈體系分為三大主要環節:生產、分銷、零售。零部件生產商生產配件,通過多個層級的批發商分流,再到達各類維修廠,由維修廠最終出售給消費者。
從汽車后市場供應鏈上來看,具備競爭力的商業模式需要針對供應鏈各個環節進行布局,掌握成功要素,同時能夠通過增值業務加強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對應以上五大行業成功要素,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四大重點商業模式抓手:前兩者以傳統供應鏈上下游為主要抓手,實現供應鏈上游集中化或者整合下游零售商,形成價值鏈供需關系強綁定;而后兩者則以數據平臺作為切入點,完成上下游的信息打通整合,并基于數據本身開展其他衍生于傳統零配件供應鏈體系的數據服務。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對汽車后市場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整理分析。
供應鏈上游集中化。對于與車型匹配要求極高的維修件和事故件來說,上游的供應商尤為分散,分品牌分車型皆有為數眾多的供應商。在供應鏈端,盡管一級批發商能夠匯集單一品牌的車型件,但由于SKU數量眾多,做到全覆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平臺業務通常需要集中相當數量的批發商。如何對批發商進行管控,獲取優質的配件貨源及合理的價格,是平臺控制成本的關鍵。
整合下游零售商。位于供應鏈下游的維修廠在配件采購時,仍以傳統的電話采購模式為主;在得到消費者采購需求后,會通過電話向熟悉的批發商訂購配件。要轉變為線上下單模式,需要對維修廠的消費習慣進行重塑、培養。如何能夠確保持續、穩定的下單量,是平臺面臨的一大課題。部分平臺采用了重資產模式,整合線下維修廠,形成強綁定關系,以此獲取持續的訂單流。
數字化平臺打通供應鏈上下游。除了加強上下游的合作關系以外,擁有配件編碼庫體系是直接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的基礎和重點。通過數據及信息映射,貫通上游供應鏈條并匹配下游實際需求,真正提升供應鏈體系效率,并實現多贏。
提供數字增值服務。這類商業模式包括VIN碼數據信息、配件信息到大致供應價格的信息聯通以及與供應鏈各層級的聯系合作,建立對于非原廠授權件信息數據庫等。盡管配件信息越來越透明,但由于中國汽車存量車型數量眾多,配件數據庫仍然是行業發展的挑戰之一。在此行業背景下,將配件數據庫商業化,為行業提供數字增值服務,也是中短期可以預期的商業模式。
養護電商模式。大部分用戶選擇的自營型養護電商已經占有在線養護市場70%以上的客源。僅靠價格與便捷性已經不足以捆綁養護用戶,自營平臺業務優勢逐漸凸顯在用戶中的影響力;擁有核心業務的平臺(輪胎,上門養護,品牌服務等)的用戶粘性相對于純粹導流型業務更高。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汽車后市場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汽車后市場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汽車后市場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