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面板新產能釋放 國產偏光片迎來發展新機遇
偏光片產業鏈上游技術含量高,下游應用范圍廣闊
偏光片是將聚乙烯醇(PVA)拉伸膜和醋酸纖維素膜(TAC)經多次復合、拉伸、涂布等工藝制成的一種復合材料,OLED面板可通過貼上偏光片解決反射問題,LCD面板可通過貼上下兩片偏光片來實現調節光的強弱問題。由于其生產技術匯集了高分子材料、微電子、光電子、薄膜、高純化學及計算機控制等多種技術,因此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
偏光片行業的上游主要為光學材料的供應商,中游為偏光片制造行業,目前呈被幾大廠商壟斷局面,下游主要是OLED 和LCD顯示模組以及各類終端產品的生產廠商。
偏光片是面板核心材料之一,物料有多層材料組成
對下游面板廠商來說,偏光片是面板核心材料之一,偏光片約占TFT-LCD面板成本的10%左右,約占OLED面板成本的5%左右。偏光片采購成本若能夠有效降低,則有利于整個面板模組成本的降低,提高市場競爭力。
傳統偏光片主要由TAC膜、PVA膜、感壓膠、保護膜和離型膜組成,PVA膜起偏振作用,但是PVA極易水解,為了保護偏光膜的物理特性,因此在PVA的兩側各復合一層具有高光透過率、耐水性好又有一定機械強度的TAC薄膜進行防護,這就形成了偏光片原板。
TAC約占成本的40%左右,補償膜約占成本的23%,保護膜約占成本的17%,PVA膜、離型膜其他化學材料占比均低于10%,分別為10%、7%、3%。
中國大陸面板新產能釋放,國產偏光片供需缺口大
偏光片需求取決于下游面板生產線。目前,偏光片依據面板類型不同,主要分為TN型、STN型、TFT型和OLED型。TN型、STN型液晶面板用偏光片由于顯示性能較低,應用領域窄,市場規模較小;OLED面板由于良品率低、壽命短等技術難題尚未完全解決,尤其是大尺寸面板,還未大規模應用,其全球需求和產能均較小。目前,全球偏光片市場主要以TFT-LCD面板用偏光片為主。
隨著全球LCD及OLED的產量的提升,對偏光片的需求不斷增加,全球偏光片的供需比大約保持在10%左右。預計2018年,全球偏光片產能將達到5.31億平方米,需求量達到4.80億平方米。
目前國產偏光片占國內需求比例約40%。目前國內LCD面板產能已經位居世界首位,且未來三年仍將是大陸面板產能釋放高峰期,隨著中國大陸面板產業轉移趨勢不斷加速,國內廠商也加快了產能擴充的步伐,同時也吸引國外廠商紛紛到國內合資建設偏光片廠,偏光片產業向大陸轉移的趨勢已經形成。在產線建設和龐大下游市場的雙重作用下,中國已成為全球偏光片新增需求最大的市場,預計至2020年國產偏光片自給率有望提升至70%。
境外廠商擴產意愿不再強烈,境內廠商產業配套機會增加
由于偏光片技術門檻較高,市場集中度也非常高。目前,全球主要偏光片企業約有十幾家,生產線約有80余條,產能主要集中在韓日臺。日本的日東電工、住友化學、三立化學;韓國的LG化學、三星SDI;中國臺灣的力特光電、明基材和奇美材。隨著國際原材料成本與海外生產成本的增加,中國境外的偏光片生產加工企業增加產能意愿不再強烈,也讓新增的國產面板產能,更傾向于找中國境內的偏光片企業配套。
中國大陸的三利譜、勝寶萊、盛波光電和東旭光電,是大陸的偏光片主要廠商,且以批量生產TN 和STN 型偏光片產品為主,相比于日韓臺廠商,TFT-LCD面板、OLED面板用偏光片依然產能較小。
中國廠商產能約占全球五分之一,大陸廠商產能尚待開出
2017年,全球偏光片產能總計約7.35億平方米,其中韓國的LG化學產能占比約為25%,位居全球首位;日本的日東電工以21%的比重位居第二;住友化學排在第三位,占據20%的產能份額,排在全球第三位; 韓國三星SDI排在第四位,占比9%;中國臺灣與大陸廠商產能占比較小,共計占比低于20%。
全球前三大廠商市場份額已從2014年的72%下降至2017年的66%左右。隨著國產偏光片廠商的加大投資擴產和日韓企業的戰略轉移,預計這一比重將持續下降。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面板產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面板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面板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面板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