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 政策推動沖當第一
車險壽險為保費收入提供保障 收入資金用途大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而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和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保險市場是買賣保險即雙方簽訂保險合同的場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場,也可以是分散的無形市場。
按照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在中國,財產險主要由機動車輛險、企業財產險、農業險、信用保證險、責任險和貨運險組成,其中機動車輛險占我國財產險的比重超過75%,為我國財產險保費收入的主要來源;人身保險主要由壽險、健康險和人身意外險組成,其中壽險為我國人身保險保費主要來源,占比達到78.45%。這兩大險種為我國的保險業的保費收入提供保障。
近年來,國內保險業務的迅猛發展,2013-2018年,中國保險市場保費收入不斷上升,到2017年,已經壽險和非壽險保費收入分別已經達到3.18和2.24千億美元。保險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快速增長。根據保監會公布的數據,2013年至2017年中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03%, 2017年12月31日,中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4.92萬億元。
作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龐大的保費收入除了正常賠償外,余額也應得到充分利用。2017年中國保險資金運用整體實現的投資收益率為5.77%,這其中34.59%的保險資金投資于債券,12.92%投資于銀行存款,12.30%投資于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不斷投資和業務優化使經營保費收入的利潤越來越高,為我國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不少貢獻,目前已相當可觀。
中國保險空間潛能大 政策推動沖當全球第一市場
從整個行業來看,盡管中國保險市場規模增長迅速,但中國與發達國家市場相比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還處于較低水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壽險和非壽險的保險密度分別為159和225美元,而美國已經達到2542和1674美元,中國香港地區為1557和6556美元。因此中國保險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為了釋放潛能,國家自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發布以來,又陸續推出近十條產業政策來推動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其中,2016年發布的《保險業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國保險保費收入爭取達到4.5萬億元左右,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保險業總資產爭取達到25萬億元左右。大型保險集團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中小型保險公司實現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保險市場體系豐富多元等目標。有政策的推動,未來中國保險業發展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醫療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將幫助醫療保險企業、學術科研單位、投資企業準確了解醫療保險行業最新發展動向,及早發現醫療保險行業市場的空白點,機會點,增長點和盈利點……,前瞻性地把握醫...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