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博物館行業發展概況與2019行業趨勢分析 重要性日益凸顯【組圖】
博物館發展獲重視
博物館作為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其存在目的是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及欣賞服務,主要功能是收藏保管、陳列展示和教育。我國博物館分類較簡單,一般分為國有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在國有博物館名錄下,又區分為“文化文物系統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
國有博物館屬于事業單位法人,在國內占據著主流地位,發展歷史、規模、藏品數量、質量及影響力都強于非國有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即民辦博物館,指經過文物部門審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批準許可取得法人資格設立的博物館,其設立和審核一般由屬地進行管理,要求如下。
可見,無論是國有博物館,還是民辦博物館,都不是常規意義上的經濟組織。但事實上,博物館發展與經濟活動密不可分,因為其不僅回饋于當地經濟——創造需求和文化供給,制造就業崗位,拉動旅游業及相關行業發展等,而且也得益于當地經濟——交通等公共配套設施、政府財政支持等。
此外,博物館也必須面對和處理大量開支,這就要求博物館必須具備良好的運營管理能力以滿足自身存續的需要。所以,大多數博物館雖然是非營利性組織,但門票、版權、巡展等項目又在為博物館創造著具備相當規模的收入。
無論是出于經濟的原因,還是文化的體現,我國博物館發展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從我國博物館數量、博物館藏品數量及接待人次都可以看出,博物館行業正處于良好增長勢頭。
具體數據來看,2012年,我國博物館數量為3069個;到2016年,博物館數量已超過400個。2017年,博物館數量達到4721個,較上年增加612個,占文物機構的47.5%。
博物館數量的持續增長,也帶來了博物館藏品的擴容。截至2017年,全國文物機構擁有文物藏品5096.32萬件,比上年末增長14.4%,其中,博物館文物藏品3938.32萬件/套,占文物藏品總量的77.3%。
接待人次方面,受益于文化旅游的興起,博物館參觀人次呈逐年上升趨勢。2017年,全國文物機構接待觀眾114773萬人次,其中博物館接待觀眾97172萬人次,增長14.2%,占文物機構接待觀眾總數的84.7%。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文化教育的不斷深入,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不斷提高,以及文化旅游市場進一步發展,我國博物館行業仍將迎來快速發展。
博物館未來發展趨勢
首先,博物館將采用更多多媒體互動手段。目前,多媒體展示技術已經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不斷滲透,采用聲、光、電多媒體技術和自動控制手段,把幻影成像、實時人景合成、虛擬、激光、三維動態成像乃至VR、AR、全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結合傳統的展示內容,合成腳本,產生全新的展示效果,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和參與性。
其次,博物館和周邊社區將進行更深入的互動,保留“神廟”的收藏屬性,獲得“公共場所”的一切特質,在未來城市生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庫房開放——為觀眾提供參觀庫房機會;推動藏品數字化建設;給外部機構(如養老院、學校、醫院等)提供展出,并提供深度館校合作;館際合作,巡回展覽等。
最后,博物館發展將進入快車道,“非營利”中蘊藏著旅游、酒店、餐飲、地產、教育、創意等產業的巨大商機;知名博物館可以為區域帶來強大的認知價值,為地方提升軟實力、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吸納人才發揮窗口作用。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互聯網+博物館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第一章首先分析互聯網+對中國博物館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第二章從商業模式并結合具體案例來分析互聯網+博物館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第三章主要分析博物館行業電商戰略規劃...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