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現狀與發展前景 PPP項目助力智慧城市加速建設(后附完整項目單)
隨著中國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城鎮人口的增多,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推動之下,政府開始通過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城市來提高城市的運轉效率,以提升政府行政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家和地區政策推動之下受到多方重視與歡迎,民間資本通過PPP項目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一方面減小了政府資金壓力,同時又可以獲得可靠收益,為智慧城市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
智慧城市項目金額大,投資周期長
國家提出“智慧城市”建設以來,住建部試點城市逐步增多,在政策推動之下,我國各地區、省市加快城市信息化發展,同時PPP模式在近年來受到了國家政策護航,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潮。2016年《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大力踐行公共服務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智慧城市服務于經濟民生,在大量建設資金的需求下,智慧城市與PPP模式達成了良好的互助狀態。一方面城市建設的資金壓力減小,另一方面社會資本有了更廣闊的參與平臺。
根據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項目庫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30日,進入準備、采購、執行和移交階段的智慧城市項目有45個,單個項目金額從幾千萬到數十億不等,但整體項目金額較大。根據匯總,45個項目投資金額共338.1億元,平均單個項目金額達到7.51億元;合同期限平均為14.76年。
項目運行模式以BOT為主,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
目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主要有BOT、BOO、BOOT幾種主要模式,而從智慧城市建設PPP項目運行模式來看,BOT模式毫無疑問占據了PPP項目的主導地位。
BOT運行方式一方面減輕政府資金壓力,由社會資本進行投資、建設與維護,政府僅需要在一段時間內給予特許經營權,可以避免大量的項目風險;同時社會資本可以從項目中獲得文東你的回報率,且收益不及預期時,通常由政府財政資金進行缺口補貼。BOT模式在目前的智慧城市PPP項目中占據了主要地位,數據表明,45個PPP項目中有33個采用BOT模式,占比73.33%;2個項目采取TOT+BOT模式,占比4.44%;3個項目采用BOO模式,占比6.67%。。
從PPP項目的區域分布來看,目前山東省擁有7個智慧城市PPP項目,位列全國第一位,這與住建部公布的山東省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全國第一狀況相符;湖南省作為華中地區住建部智慧城市試點最多的省份,擁有6個PPP項目,排在全國第二位;江蘇省擁有4個PPP項目,位列第三。整體來看,我國智慧城市PPP項目分布與試點城市區域分布類似,依然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
萬億級市場,走向藍海
2016年12月,國務《“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明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行動目標:“到2018年,分級分類建設100個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卓著成效”。
在智慧城市建設轉型升級之下,我國對智慧城市的投資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參照智慧城市建設的部分典型項目投資規模,以及智慧城市PPP項目金額,對比發現省級核心行政區即省會城市(如武漢地區計劃10年內建成智慧城市總投資達800億元)通常投資額度在100-500億元,地級市(銀江股份簽署智慧觀山湖總投資預計30億元,湖南湘潭智慧城市項目28.57億元)通常投資額度在10-30億元,區縣級(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智慧城市投資2.48億元,福建泉州惠安縣智慧城市項目投資4.9億元)投資額度在1-5億元。
前瞻按省會、地市級、區縣級三級行政單位分保守、中性、樂觀估算智慧城市的投資規模分別為100億元、300億元、500億元,10億元、30億元、50億元,1億元、3億元、5億元,測算得到智慧城市建設的市場空間在中性條件下為29118億元,而在樂觀條件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空間接近5萬億。
附: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項目管理庫智慧城市PPP項目名單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支持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慧城市...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