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政策與資本加持 未來將迎來大發展【組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臨空經濟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形式之一。臨空經濟是指以航空運輸(人流、物流)為指向的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將形成具有自我增強機制的聚集效應,不斷引致周邊產業的調整與趨同,這些產業在機場周邊形成的經濟發展走廊、臨空型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及各類與航空運輸相關的產業的集群,進而形成以臨空指向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
圍繞航空運輸存在的三種產業結構
臨空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直接或間接地依托于機場和航空運輸,不僅產品和生產資料的運輸依靠航空,而且其生產過程本身也正是機場和航空運輸生產的一部分。受制于機場對臨空產業的特殊要求,并非所有的產業都適合成為臨空產業,任何不利于、甚至阻礙機場正常運營的產業不能進入臨空經濟區。
臨空經濟產業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直接為航空運輸業服務的產業,包括航空物流業、商業零售業、機場服務業等;二是高時效性、高附加值的相關產業,包括航空航天制造業、計算機與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與通訊設備制造業以及醫藥品制造業;三是以休閑、文化、教育為主的相關產業,主要包括會展業、休閑產業、教育產業等。
臨空經濟發展基礎:民航機場發展穩中向好
上文提到,臨空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直接或間接地依托于機場和航空運輸,機場和航空運輸是臨空經濟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近年來,我國民航機場發展穩中向好。2017年全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1億人次,完成11.4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9%,2010年以來年增長幅度基本在10%以上;全年完成貨郵吞吐量1617.7萬噸,比上年增長7.1%。2018年1-11月,完成旅客吞吐量11.62億人次,同比增長10.5%;完成貨郵吞吐量1524.2萬噸,同比增長3.8%,機場運行持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政策助力臨空經濟發展
臨空經濟不僅對城市發展結構優化、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城市合理開發景觀資源、調整機制關系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臨空經濟,各省市紛紛出臺政策,支持當地臨空經濟發展。目前全國提出臨空經濟區發展相關指導意見的省市有33個,全國已經明確規劃并進行建設的臨空經濟區達到67個。上海、北京、重慶、杭州等省市紛紛發布臨空經濟發展規劃,促進當地臨空經濟的發展。
投資不斷 臨空經濟迎來大發展
與海港、河港和鐵路時代相比,空港將社會經濟活動在時間和空間雙重維度上拉深,大力促進制造業、外貿業、金融業和服務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商業活動呈現出更多的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的趨勢。空港正在成為新經濟資源的聚集和交換中心,成為帶動所在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功能平臺,同時也孕育發展成為最新的城市形態——國際空港城市。
近年來,國家以及各地區相關部門非常重視臨空經濟開發區的打造,斥巨資建設臨空經濟區。2018年8月,在國務院已經批復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2016-2020年)》中明確,為發揮北京新機場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輻射作用,北京市將與河北省合作共建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以此來促進京冀兩地深度融合發展,總投資將超1500億元。廈門的新機場以及臨空經濟區建設更是列入廈門“雙千億”項目,預計未來3-5年在新機場片區的投入將達到1800億元。有了資本和政策的支持,未來臨空經濟將迎來大發展。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臨空經濟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啟示;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基礎行業分析;中國臨空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展望;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模式與案例分析;中國重點臨空經濟區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