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圖帶你看懂2018年全球中企IPO發行現狀 港交所為IPO主戰場
A股市場審核趨嚴 IPO量減少規模反增
2018年受A股審核趨嚴的影響,今年A股市場過會數量相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但數量下降并沒有導致募集資金規模的減少,一方面是港交所出臺利好政策吸引新公司入市;另一方面隨著“獨角獸”概念股的熱潮,被廣大投資者看好。
具體來看,2018年全球中企IPO整體上呈下降趨勢,過會數量為333家,與2017年相比減少了265家,同比下降44.31%。但總募集金額有較大的增長,2018年全球中企共募集資金4162億元,同比增長20.01%。
2018共有333家中企在全球IPO,其中A股105家,占比為31.53%;港股186家,占比為55.86%;美股及其他42家,占比為12.61%。毫無疑問,港股在IPO數量占比上占據絕對優勢。A股整體發行市場不佳,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而美股較去年有所增加。
制造業IPO數量最多 互聯網行業IPO規模最高
隨著新股發行審核門檻的提升,IPO審核過會率較2017年整體大幅下降。一份對股票私募基金機構的最新調研顯示,多家受訪的私募機構普遍認為,IPO審核的趨嚴,將有利于私募等二級市場投資者更好地篩選優質投資標的,其對于A股市場也將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2018年A股市場過會企業數量為105家,與上年相比減少331家。共募集資金1378億元,同比下降40.11%。
從IPO企業類型來看,制造業行業占比數量最多。據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互聯網公司IPO規模最高,制造業企業在IPO數量上排名第一。其中,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業行業企業共19家,占比為18.10%,共募集的資金約為193億元。其次是金融行業和建筑材料行業的企業,均有12家,占比為11.43%。互聯網行業企業數量有6家,占比為5.71%,共募集資金約248億元,是募集金額最多的行業。
從IPO企業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香港數量最多。2018年IPO主要集中在香港、廣東及上海,三地共擁有171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1.35%,其中香港有87家,占比為26.13%;廣東省共43家,占比為12.91%;上海有41家,占比為12.31%。
從各省上市公司募集金額來看,北京地區募資規模領跑全國是第二名廣東2倍。2018年,港股推出了“同股不同權”政策,吸引大量獨角獸企業選擇港交所上市。據統計,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港股恰好上市了十只“科技獨角獸”,包括小米、美團點評、51信用卡、獵聘等。2018年,北京省IPO企業共募集1440億元,其中小包括小米、美團點評、獵聘等公司獨角獸企業。其次是廣東省,共募集資金710億元。
IPO退出賬面回報穩定 IDG資本成大贏家
IPO退出賬面回報指VC/PE對還未上市的投資額待公司上市后在二級市場交易獲得發收益回報倍數。2018年IPO賬面退出回報金額和平均賬面回報率均有所回升,整體變化不大,預計短期內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我國VC/PE所依賴的主要退出路徑仍是A股IPO。2018年整體IPO賬面退出回報達到1508億元,平均賬面回報率為240%。
據統計顯示,2018年IPO退出回報主要集中在6、7、12月。其中12月份的退出賬面回報最多,達到429億元,平均賬面回報率為290%。2018年,IDG資本投資的所有公司中,有19家企業上市,是所有VC/PE機構中投資企業中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機構,包括拼多多、蘑菇街、平安好醫生、蔚來汽車、萬興科技、美團點評、嗶哩嗶哩等;其次是紅杉資本,共15家,包括德邦快遞、藥明康德、華興資本、美團點評、拼多多、蘑菇街、云米、愛奇藝等。
2018年前十大IPO共募規模達1883億元,是去年募資規模近3倍。包括中國鐵塔、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工業富聯、愛奇藝等公司。2018年6月8日,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在上交所上市(工業富聯),發行首日,其總市值達3905億元,超過??低?、美的集團等,位居A股市值第14名,同時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2018年8月8日,中國鐵塔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國鐵塔本次融資規模約473億元,折合約69.2億美元,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IPO。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