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流行業融資發展現狀與市場趨勢分析 普遍面臨融資障礙【組圖】
物流企業面臨融資障礙
近年來,在中國產業結構日益走向規模化和專業化的格局,以及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電子商務的興起以及對成本控制要求的提升的背景下,物流行業仍維持較快發展勢頭。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2018年,全國全社會物流總額為283.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
物流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對相應的金融服務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尤其是民營物流企業。民營物流企業一般靠自有資金起步,自身積累和民間借貸成為最主要的企業發展資金來源。隨著自身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業務范圍持續擴張,資金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些壓力主要是設施設備的投入壓力,日常運營流動資金的需求壓力,客戶應收款賬期壓力,業務保證金和押金所占壓的流動資金壓力等。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存在,物流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障礙。從經濟效益因素來說,物流企業經濟效益低下,償債能力不足是造成融資難的原因之一;從金融機制因素來看,金融部門在貸款過程中均實行“謹慎性原則”,首先考慮的是資金的安全性;從企業自身因素而言,企業的經營效率不高,經營效益低下,使企業的融資問題突出。
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物流行業融資難言順暢。2018年,物流行業全年融資筆數從2017年的182筆下降至150筆,融資金額更是從2017年創紀錄的1762.59億元大幅下降至862.02億元。
此外,資本青睞于頭部企業,融資集中度較高。數據顯示,2018年,物流行業100億元以上融資項目為2個,占比1.3%,較2017增長0.2個百分點;10億元以上的融資事件占比為12%,較2017年增長了4個百分點;億元以上融資項目占比從2017年的32%上升到41%。
具體企業方面,2018年,京東物流、滿幫集團、中通快遞、DHL、新宜中國、達達、G7匯通天下、豐巢科技、易高紅木和點我達等均斬獲10億元以上融資。其中,京東物流融資金額高達25億美元,成為中國物流行業最大的一次單筆融資。
資金的短缺和融資的困難極大地制約了物流企業做大、做強,未來還需進一步完善融資環境,推動物流金融發展。物流金融不僅逐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必要,而且正在形成巨大的市場需求。保守估計,我國物流金融市場規模至少在萬億元以上,以目前的發展規模來看,未來,我國物流金融市場空間巨大。
未來發展集中三個方向
物流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面臨諸多發展機遇,今后發展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智慧物流將繼續成為物流行業最大的創新熱點。目前,電子商務物流領域智慧物流發展最快,但在傳統物流領域,智慧物流發展剛剛起步。由于傳統物流領域各環節貨物交接訂單雜亂,不僅還沒有實現電子化,而且物流訂單不能夠“一單到底”,訂單標準規格不統一,讓傳統物流系統的信息流無法互聯互通,物流全鏈條流程難以數字化,沒有數字化就無法實現網絡化和智能化。預計傳統物流領域智慧物流發展將加速,傳統智慧物流發展預計將先從數字化開始,通過物流訂單標準化與電子化,打通物流各個流程,實現一切流程數字化,進一步推動傳統物流全鏈路的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一切數據流程化,全面推動傳統物流領域實現數字化發展。
其次,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將全面啟動。《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選擇127個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作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規劃建設212個國家物流樞紐,包括41個陸港型、30個港口型、23個空港型、47個生產服務型、55個商貿服務型和16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
最后,即時物流推動物流系統變革。即時物流的技術變革解決了傳統的點對點配送的大規模、高延時、不確定等問題,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更提升了服務體驗;又通過與新零售對接、與電商物流前端配送系統對接、與供應鏈系統對接,打通了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網絡,推動著物流系統的變革。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流行業商業模式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物流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物流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物流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