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概況與市場趨勢分析 傳統融資模式難以為繼【組圖】
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不可避免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曾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但在現有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面臨轉型發展壓力。例如,2014年10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43號文),明確提出建立“借、用、還”相統一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剝離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政府融資職能。同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預算法。經修訂的新預算法,在法律上認可和保障地方政府發債的權利。
此外,財政部2017年下發的50號文和87號文對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做出了進一步規范。50號文提出,進一步健全信息披露機制,融資平臺公司在境內外舉債融資時,應當向債權人主動書面聲明不承擔政府融資職能,并明確自2015年1月1日起新增的債務依法不屬于地方政府債務;87號文也對政府購買服務做出了嚴格具體的規定,對平臺公司來說,政府融資方式更加規范合法。
面對國家的監管持續升級,各地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融資和生存壓力明顯加大,轉型發展勢在必行。不過,在現有的經濟運行體制下,地方投融資平臺在推進城市開發建設等方面仍將發揮著積極作用。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過渡政策。例如從2015年開始,計劃用3年時間,通過低息政府債券對存量政府債務進行置換,為平臺轉型贏得時間;要求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對地方棚改、舊改項目設立專項資金,這類資金具有利率低、期限長、申請方便等特點;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在建、續建政府公益項目不得停貸、繼續支持等。
除了政策要求,地方債務規模高居不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也面臨轉型發展的必要。截至2018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已達18.39萬億元,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城鎮化發展增加財政支出剛性需求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在不增加政府債務的前提下,地方投融資平臺發展之路受到限制,必然需尋求新的轉型之路來獲取生機。
總體而言,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政府性融資職能逐漸剝離,原有的生存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平臺公司本身的傳統融資模式難以延續發展。為謀求自身持續發展,地方政府及地方投融資平臺從多個方面對轉型方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以促進平臺公司的市場化、產業化為指導思想;以資產證券化與PPP模式應用為契機;以加強資源整合與核心能力建設為首要任務;以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為路徑等。
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路徑分析
基于當前現狀,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轉型發展路徑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針對日益嚴格的監管環境,急需建立一個大企業集團,下轄多元化、多層次的面向市場化的實體企業,同時需要在業務選擇領域、盈利模式、融資來源等方面進行適時的創新,以適應市場化的需要。
其次,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應根據《公司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投資、經營管理約束機制,成為集融資、投資、建設和經營相結合的企業集團,徹底解決經營責權不明、政企不分、智能混淆等問題,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新型企業制度。
最后,建立良好的業務發展模式。如設立一個公司專門從事城鎮化建設中的土地一級開發,由土地收儲中心授權委托一級開發公司通過金融市場籌措,并在生地上進行適當的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是指成為熟地。盈利模式上,采取成本加成方式,以一級開發的總成本為基礎,核定一個固定收益率(比如8%)作為一級開發的利潤率。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模式與發展戰略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直線伺服電機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直線伺服電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直線伺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