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投資向行業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明顯【組圖】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發展規模較2017年有大幅度擴張,交易規模較2017年同比增長41.6%。近幾年隨著我國共享經濟的不斷發展,其也帶動了新型就業機會。從2018年行業資本市場的融資情況來看,投資向行業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明顯。未來幾年,在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共享經濟將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共享經濟帶動新型就業機會
共享經濟是信息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新型經濟形態,是整合各類分散資源、準確發現多樣化需求、實現供需雙方快速匹配的最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是信息社會發展趨勢下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崇尚最佳體驗與物盡其用的新的消費觀和發展觀。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發展規模較2017年有大幅度擴張,交易額規模約為29420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41.6%。其中生活服務以15894億元的交易額位居2018年共享經濟各細分領域交易額的榜首。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共享經濟的發展不僅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動能,也成為就業增長,尤其是新型的、彈性就業的一個重要源泉,并成為反映就業形勢和經濟走勢的一個風向標。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初步估算,2015-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平臺就業規模在不斷擴大。隨著共享經濟領域從出行、住宿等生活服務領域向工業制造、農業等生產領域持續擴展,新的平臺不斷涌現,平臺企業的員工數從2015年500萬增長到2018年的598萬,年復合增長率為6.15%。
投資向行業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明顯
2018年共享經濟細分領域共享醫療成為融資規模增速最快的一個領域,同比增長高達661.8%。同時,由于制造業產能共享處于高速發展期,也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其融資增速也高達494.1%。另外,知識技能和交通出行等領域發展較早、用戶滲透率較高、模式相對成熟,其融資規模位居前列,分別為464億元和419億元。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領域直接融資規模約為1490億元。2018年部分行業頭部企業融資占行業總融資的一半以上。其中,在知識技能領域,今日頭條、快手、喜馬拉雅三家企業融資額占全行業融資總額的比重高達83.7%。在共享醫療領域,平安好醫生、微醫兩家企業融資額占比為72%。由此可以看出,2018年投資向頭部企業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初創企業和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加大。
共享經濟領域“獨角獸”企業成長迅速。根據CB Insights公布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國獨角獸企業共有83家,其中具有典型共享經濟屬性的中國企業有34家,占中國獨角獸企業總數的40.96%。2018年,中國又有11家共享企業首次進入該榜單,分別是新氧科技、艾佳生活、閃送、醫聯、愛回收、哈啰出行、滿幫集團、曹操專車、美菜、丁香園、一起作業等。
共享經濟將成為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場景
未來幾年,在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共享經濟將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1)產能共享融合了制造業大國和互聯網大國兩大優勢,通過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重構供需結構和產業組織、為中小微企業賦能,可以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隨著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產能共享在激發“雙創”、培育新模式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2)共享經濟將成為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場景,在出行、住宿、醫療等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將在身份核驗、內容治理、輔助決策、風險防控、服務評價、網絡與信息安全監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應用潛力巨大;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步伐也將加快,為共享經濟領域社會信任體系和信用保障體系的建立提供技術支撐。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及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將對全球及中國共享經濟的發展狀況、市場潛力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度剖析,以便相關決策者準確了解當前共享經濟最新發展動態,把握市場機會,提高企業經營效率...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