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保案”無礙中國輪胎業發展 提高憂患意識方能長足發展
自2009年中美爆發“輪胎特保案”糾紛以來,許多國人紛紛擔憂這是否將給中國輪胎業帶來致命打擊。然而,從特保案爆發到2011年9月終審敗訴,中國輪胎行業不但沒有垮臺,反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全行業在國家擴大投資和促進消費等多重利好的刺激之下,依靠提振內需實現了行業的自救與發展。
“特保案”無礙中國輪胎業發展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1年1-11月,汽車產銷1672.83萬輛和1 6 8 1.5 6萬輛,同比增長2.00%和2.56%。我國輪胎行業在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帶動下,依然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2012年1月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2012年我國汽車產銷增幅仍有望達8%~10%。
近兩年來年,在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輪胎行業成功應對了“特保案”對我輪胎行業的沖擊,實現了持續穩定發展。
一是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我國生產橡膠輪胎外胎77634萬條,同比增長19.8%,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二是對外貿易逐步放大。近兩年來,我國輪胎出口強勁,其中以每年30%的增速進入歐盟市場。2010年,我國生產的轎車胎和輕卡胎出口量已達到4億條2010年全年,輪胎進出口總額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34.8%,其中出口輪胎36967.7萬條,同比增長22.3%,高于輪胎產量增速。
三是投資保持快速增長。2010年全年輪胎行業累計完成投資354.4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高于全社會國定資產投資增幅5個百分點左右。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末,我國規模以上輪胎制造企業達514 家。2011年1-9月,我國輪胎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3049.23 億元,同比增長30.97 %;利潤總額達129.97 億元,同比增長15.29 %。
據介紹,輪胎市場主要包括配套和替換兩個子市場。與配套市場需求主要取決于新車產量不同,替換市場需求與汽車保有量相關性較大,容量約為配套市場的1.8-2倍,需求相對穩定,同時毛利率略高于配套和出口同類產品。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我國輪胎市場的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橡膠工業研究院估計,2011年全年我國輪胎市場需求達到3億條,到2015年將達到4.65億條左右,其中67%為維修替換需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輪胎產銷年平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其中子午輪胎的平均增速達33%以上。此外,我國工程機械、農用機械及航空航天設備制造等行業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輪胎行業的騰飛。
前瞻產業研究院輪胎行業研究員高滿指出,我國輪胎行業較安然地抵御住了“輪胎特保案”給全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顯示出較強的自救自保能力。
提高憂患意識方能長足發展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汽車產業的發展與中國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輪胎作為汽車的重要零部件,是發展汽車產業的基礎。在國家化學工業“十二五”規劃中,輪胎行業被列入“處于成長期,與現代技術發展密切聯系,市場發展較快,對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有明顯帶動作用的技術產業”一類,屬于國家重點發展行業。
高滿說,經歷了“輪胎特保案”的洗禮,中國輪胎行業較好地把握住了國內“保增長 促內需”帶來的機遇,成功抵御了來自外部市場的抗擊,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未來輪胎行業的發展中,中美“輪胎特保案”也只是冰山一角,如何正確審視自身的不足和劣勢并加以改進和完善,成為中國輪胎行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必修的功課。
近年來,我國輪胎行業雖然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但是輪胎行業的經營效益回落也是個不爭的事實。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0年輪胎行業實現銷售額2814.72億元,實現銷售利潤258.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91%和2.78%,利潤總計為135.26億元,同比減少2.27%。截至同年底,我國輪胎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645家,較上年增加41家,但同時有68家企業出現虧順,虧損額為8.77億元,同比增長95.75%,反映行業經營效益有待改善。
此外,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極大地削弱了中國輪胎行業的競爭優勢。隨著石油等資源價格大幅上升,2011年制造輪胎的主要原材料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炭黑、鋼絲等價格都在高位運行,再加上燃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國產輪胎在國際市場上的“低成本、低價格”優勢正在逐步改變,成本增加促使輪胎價格高位運行,中國輪胎行業的競爭優勢將會減弱。
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表示,全球天然橡膠供應狀況將持續吃緊至2018年,主要生產國輸出量無法滿足輪胎等行業的需求。
2006-2011年橡膠價格走勢(單位:元/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輪胎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輪胎行業是一個具有規模經濟效應的行業,企業的效益與規模的大小有著重要關系。目前國內輪胎行業集中度依舊不高:前10大輪胎企業的產量才占55%左右,而世界三大巨頭米其林、固特異和普里斯通約占世界輪胎產量的50%以上。
2011年世界輪胎行業競爭格局(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輪胎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隨著外資企業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并憑借其技術和資金優勢占據了國內輪胎行業高端市場,而中國國內企業只在中低端市場占有優勢。因此,相對于外資企業,國內企業的競爭力較弱,發展存在威脅。隨著輪胎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輪胎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
從產能分布來看,我國輪胎行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其產品也較集中于中低端產品。
中國橡膠協會輪胎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360多家輪胎企業,僅中小型企業的數量就達到290多家,占比高達80%以上。在這些中小型企業中,所生產的產品65%為中低端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產品附加值普遍低下。
2011年下半年以來,橡膠庫存水平持續高企,表明我國輪胎行業的產能亟需優化,淘汰落后產能、提升產品競爭力刻不容緩。
截至2011年12月15日,青島保稅區庫存天膠18.8萬噸,復合膠3萬噸,合成膠2.94萬噸,合計24.73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此外,ANRPC數據也顯示,2011年年末天然橡膠庫存為127.1萬噸,自6月末以來增加50%;至2012年1月底庫存高達143.3萬噸。
中美“輪胎特保案”回顧
2009年6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向美國會提出建議,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三年分別加征55%、45%和35%的從價特別關稅。
2009年9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提交了關于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的最后建議報告。 美國總統將于9月17日前作出是否采取措施的最終決定。
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決定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制關稅,為期三年。白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第一年將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加征35%關稅,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
2011年9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在日內瓦發布關于中美輪胎貿易糾紛案的裁決結果,判定美國對中國輸美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符合世貿規則,中國輪胎行業終審敗訴。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