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十一五’的后三年加上‘十二五’共八年時間,是中國垃圾焚燒產業的黃金時期。”——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院長張益在2011年12月“上海中國垃圾發電展望論壇”上表示。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在垃圾處理上的投資高達2600億元,其中收運轉運約投資360億元,存量治理約200億元,餐廚垃圾約90億元,垃圾分類約200億元,監管能力約50億元。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將新增垃圾處理能力約40萬噸/日,新增投資約1400億元,此外還將產生續建追加投資約300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垃圾發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垃圾處理方式以填埋、焚燒和堆肥為主,其中填埋占比近一半,焚燒占比約為12%,堆肥不到10%,此外仍有30%的生活垃圾未能處理。
垃圾處理方式(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垃圾發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相比較而言,在垃圾處理方式上焚燒是最具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的處理方式,這些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廠房占地少,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
二是垃圾的減容減量化程度高,減容90%,減重80%;
三是垃圾處理徹底,二次污染危害小;
四是垃圾焚燒的余熱可產生蒸汽用于發電、供熱,節約能源;
五是資源回收利用效益可觀,按發熱值比較,我國每年產生的城市垃圾約相當于3000萬噸標準煤,約為目前全國標煤年產量的2%;
六是全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損失近300億元(運輸費、處理費等),而將其綜合利用卻能創造2500億元以上的效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推出的《中國垃圾發電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國垃圾發電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81家,實現銷售收入79.3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3.09億元,收入及利潤增幅均超過40%。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建成和在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總數超過160座,而“十二五”期間規劃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超過200座。未來四年,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數目可能增加2到3倍。
正視發展垃圾焚燒的障礙
但從目前的情況分析來看,垃圾發電雖然在政府層面上得到支持,但仍面臨著許多發展障礙,這或將是當前乃至今后長期困擾垃圾焚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
首先是行業發展標準的缺失。由環保部牽頭修訂、原定在2011年內出臺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已經失約,而我國現行的標準,仍是上世紀90年代末制定、2002年實施的。原有標準部分限制不合理、使用范圍對象不清,而且過分強調尾端控制,即對排放量的控制,不適應垃圾焚燒的工藝特性和污染特性。針對行業標準的缺失,我國環保部門應積極制定標準,確保行業技術水平匹配環境要求。
其次是垃圾焚燒場地是選址問題。2007年6月-2011年1月,全國至少發生了10次因垃圾焚燒選址引發的群體事件。筆者認為,要解決垃圾焚燒廠地的選址與民眾切身利益之間的沖突,就應切實提高環保標準,降低二次污染元的排放,同時加強垃圾焚燒相關知識的普及。
再有是垃圾分類問題。垃圾不分類,利用不充分,而我國現階段嚴重缺乏垃圾分類的配套設施,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宣傳也遠遠不足。垃圾分類是一個全民問題,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并加大投入,形成完善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