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速遞IPO正當時
證監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EMS中國郵政速遞已經啟動上市程序,目前已經通過初審,進入落實初審反饋意見的階段。如果成行,中郵速遞將成為中國快遞第一股。
中郵速遞一家獨大
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海外新聞普及株式會社率先(OCS)與中國對外貿易運輸公司簽訂了中國第一個快件代理協議。開始了中國快遞業的起步,中國對外貿易運輸公司也成為中國第一個經營快遞的企業。時至今日,全國共有經營快遞業務的法人企業有5000余家,從業人員達40余萬人。
在中國快遞市場中,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在業務結構中各具優勢。目前,中國的快遞市場有三大競爭主體——EMS、外資快遞巨頭、民營快遞企業。EMS包袱沉重,份額下降,但具有政策和網點優勢。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快遞行業研究小組統計,目前我國快遞業按照競爭實力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集團軍。
最具資金和網點實力第一集團主要包括國有的EMS、外企FedEx和民營快遞企業順豐速運;第二集團有國營的中鐵快運、民航快遞、中外運速運和民營的申通速運、宅急送,以及外資快遞企業DHL和TNT;第三集團則主要為民營快遞企業的天天快遞、圓通快遞及外資的UPS、美亞快遞和全一快遞所共同瓜分。
1985年成立的中國郵政速遞服務公司(EMS)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保持5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快遞市場,EMS更是一直占主導地位。直到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EMS幾乎是國內快遞業務的惟一經營者。
近年來,雖然以順豐速遞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企業異軍突起,搶占了國內快遞市場大量份額。但同時,由于民營快遞企業數量眾多,良莠不齊,出現了很多服務質量上的問題,引發了眾多爭議。而憑借政策和網絡的優勢,中郵速遞仍然保持著中國快遞業的江湖老大的地位。
寄望上市繼續領跑
從近幾年來快遞業務收入來看,其增長速度達到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左右,而近年來日益繁榮的電子商務也強有力地帶動了快遞業的發展??梢哉f,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中國快遞業發展的寫照,網絡購物為中國快遞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前瞻資訊汽車行業研究員劉瑞柏表示。
以美國為例,目前美國每年快遞業產生了75億件的業務量,中國與之相比差距甚大,而美國只有不到3億多人,中國則有13億多人。所以說,中國快遞業的產業規模繼續擴大,增長速度仍然會繼續加快。
中國國內快遞市場,主要呈現出產品同質化、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以及運營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而國際快遞由于有四大國際快遞公司(FedEx、UPS、DHL、TNT)的參與,從產品種類、服務質量到市場集中度和運營效率都比國內要好得多。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國內和國際快遞市場的規模分別達到511.8億元和184.7億元,同時,受經濟增長、市場需求增加、電子商務的發展以及政策支持的推動,國內和國際快遞市場將保持23%和13%的增長,到2015年時將分別達到1292億元和323億元。
我國快遞行業國內及國際業務市場規模發展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快遞業市場研究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2版)》
在未來的快遞業市場競爭中,行業重組將不可避免,誰能脫穎而出并一統江湖,資本實力將成為決定性的因素。為此,以中郵速遞為首的快遞企業紛紛謀求上市融資,進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
實際上,中郵速遞的上市計劃始于2009年,當年中郵速遞完成股份制改革。2011年6月17日,國家郵政局發布《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為中郵速遞提供了政策支持。“意見”指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快遞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債券、可轉換債等方式為兼并重組融資。”
鼓勵上市快遞企業以股權、現金及其他金融創新方式作為兼并重組的支付手段,依托資本市場提升兼并重組效率,促進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是促進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工作重點之一。作為國內快遞業當之無愧的老大,指導意見提及的“上市快遞企業”非中郵快遞莫屬。
尚方寶劍在手,趁熱好打鐵,中郵速遞當然不會錯過這個上市良機。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