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 血液制品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目前,我國擁有血液制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共有32家,其中能夠維持正常經營活動的企業有20多家,產業集中度較高。
受益于經濟水平和技術進步、人口增長與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血液制品行業處于一個比較有利的發展時期。2005年以來血液制品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高景氣狀態,但需求的增長速度快于供給。近幾年血液行業制品的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十一五”期間行業銷售收入增長率均在11%以上,遠遠快于國際血制品行業同期增速。2010年我國血液制品的投漿量為3600噸左右,行業銷售收入近90億元。
2011年是國家執行“十二五”規劃的元年,在生物產業規劃和新版GMP標準正式實施等政策的支持下,血液制品必定會迎來一次新的機遇。血液制品行業長期以來一直是供給不足,行業維持高景氣度,終端產品需求出現分化。白蛋白和靜丙將比較快的趨向于供需平衡,預計在2012年之后增速將下降,進入一個增長平穩的時期;而凝血因子類小制品將持續高速增長,未來凝血因子完全可能成為像白蛋白一樣的大品種。
與國際上產業發展趨勢相同,國內血液制品行業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與國外相比,目前我國血液制品行業集中度仍明顯偏低,國內一線企業年投漿量一般在300-500噸,與國外血液制品巨頭1200噸的門檻相去甚遠,企業間的兼并整合仍有很大空間。
目前我國血液制品公司按規模和產品種類大體可以分為3類:第一類是以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天壇生物、中國生物制品為代表的企業;第二類主要是擁有4-10家漿站,產品線較為單一,但在所在區域擁有漿源壟斷優勢的企業;第三類的十余家企業則在產品線和漿站方面都不具優勢。由于衛生部規定,產品數量在6種以下的中小企業不能新建漿站,所以可以預計,第一類公司將憑借自身的規模優勢和從資本市場上獲得的資金優勢繼續擴張,而由于漿站在一個地區的壟斷性(同一地區不得建設2座漿站,不得跨界采漿),目前可供新設漿站的中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越來越少,因此那些產品結構單一旦擁有漿站的2、3線企業將成為被收購的重點,而其余品種和漿站均不占優勢的3線企業將逐步被淘汰出局。
血漿是血液制品行業的生命線。如果一個血液制品企業缺少了血漿,就失去了企業賴以生存的生命線。因此,近年來漿站的規范化管理,有利地保證了我國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新建漿站的數量逐年增加,行業龍頭的出現,如華蘭生物、天壇生物、上海萊士、遠大蜀陽等企業逐漸擴大規模。行業水平會越來越規范化。今后市場所需產品會逐漸增加,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國醫藥市場的需求。
此外,相對于其它藥品,血液制品的價格普遍較高。除凝血因子類產品外,我國白蛋白和靜丙的消耗量也遠低于發達國家。前瞻產業研究院血制品行業研究員向君指出,未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血液制品逐漸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醫生和患者對血液制品認知度提高以及臨床治療手段的進步,我國血液制品市場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內外血液制品每年人均消耗量(單位:克,IU)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