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建設前景可觀
港口是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是實現外向型經濟的窗口,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中國大陸主要港口在世界港口中已經占據重要地位,在世界港口的排名不斷靠前,其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港口建設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寧波-舟山港以6.33億噸排在世界前十大貨運港的第一位,此外,中國大陸八大集裝箱港口全部進入30名,其中有5個港口進入前10名,占據世界前十大集裝箱港口半壁江山。然而,在2002年集裝箱港口排名中,中國大陸只有上海和深圳兩港擠入世界前十大集裝箱港口;青島港進入前20位,寧波和廈門港在30名之外,大連港在50名之外。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進出口貿易額不斷攀高,港口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實現了較快的發展。2010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9.32億噸,比上年增長16.7%,增速比上年加快7.6個百分點,“十一五”年均增長13.0%。全國港口全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6億TEU,比上年增長19.4%,與金融危機之前的高峰年份2007、2008年相比,分別增長27.7%和13.9%。
近年來,中國不斷擴大港口固定資產投資,完善港口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沿海建設完成投資836.87億元,增長10.4%。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擴)建碼頭泊位142個,新增吞吐能力21393萬噸,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69個,新增吞吐能力19094萬噸。
港口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港口建設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繼續有序推進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沿海港口結構與布局,著力拓展港口功能,提升港口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積極發展港口現代物流功能,發揮保稅港區政策優勢,積極發展國際中轉,促進配送、出口加工等保稅業務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港口服務效率和水平;充分發揮內河水運優勢,發揮內河水運對沿江產業布局的引導作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加快以高等級航道和主要港口為重點的內河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高運輸服務水平,建設現代化的內河水運體系。
前瞻產業研究院港口建設行業研究小組表示,“十二五”時期,沿海港口規劃新增深水泊位440個。規劃重點建設錦州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天津港、黃驊港、秦皇島港煤炭裝船碼頭,新增煤炭裝船能力3.1億噸;新增大型原油碼頭接卸能力1.0億噸;新增大型鐵礦石碼頭接卸能力3.9億噸;新增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5800萬TEU;重點建設1000 人以上島嶼的車渡(滾裝)、貨運碼頭,繼續完善1000人以下島嶼陸島的交通碼頭。港口建設前景可見一斑。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