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為中國衛星產業導航
近年來,衛星及其應用產業已經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并迅速向傳統產業滲透,呈現出較高的成長性和較強的產業融合性,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前瞻產業研究院衛星應用行業研究小組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將有上百顆衛星在軌運行,形成較完備的應用衛星體系,為衛星應用產業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未來一段時期,將是中國衛星應用的高速發展期。
衛星及其應用產業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衛星制造、發射、運營以及地面設備制造和服務等,其中衛星導航、廣播通信、衛星遙感為衛星應用市場的主流。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衛星應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衛星產業收入達1681億美元,同比增速約為5%。其中,衛星運營服務收入為1013億美元,占60%左右;衛星制造收入為108億美元,其中美國56億美元;衛星發射54顆,收入為43億美元,其中美國12億美元;衛星地面設備516億美元。2010年全球在軌衛星約900多顆,其中美國約為400-500顆,中國僅是美國的1/10。
作為衛星產業中的一個細分領域——衛星導航產業將隨著北斗導航衛星亞太區域系統建成而進入爆發式增長時期。
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起步于2002年,2003年的市場規模不過40億元。近幾年,隨著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重大工程項目實施,消費市場的基數大增,全國衛星導航應用市場規模以每兩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長。2011年4月,中國成功發射第8顆北斗導航衛星,2011年8月,中國已成功發射第9顆北斗導航衛星,2011年12月,中國成功發射第10顆北斗導航衛星,截止今年5月在軌衛星12顆,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
“十二五“期間,與北斗衛星應用相關的重大項目,如國家電網規劃投資上萬億元用于建設包含北斗系統的“國家電網智能電網工程”;國家民政局減災委規劃投入上百億建設可容納50萬減災人員的“北斗減災信息系統”;國家交通部計劃投資數億建設基于北斗系統的“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以及國家水利部的“北斗水文監測系統”、國家通信部門的“北斗授時系統”、國家海洋局的“北斗海洋災害應急管理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均已通過立項并開始籌建。
前瞻產業研究院衛星應用行業研究小組表示,到目前,該產業已快速增長至500多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按照“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于2020年左右,建成由30多顆衛星、地面段和各類用戶終端構成的、覆蓋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統。預計,到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將達4000億元,全球衛星導航產業的產值將達4000億至5000億美元。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