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園區期盼土地政策利好
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房地產發展商由住宅轉戰產業地產,并快速蔓延到三四線城市,加上游資涌入和政府招商需要,已經形成了物流園區熱。
土地資源是物流地產投資商的關鍵資源,長期以來我國工業用地供應相對充足,且價格低廉。由于物流地產項目大都與工業地產有關,且各地為招商引資拉動本地經濟增長,對工業用地的供應從不吝嗇。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國有建設用地實際供應總量58.77萬公頃,同比增長35.9%。其中,工礦倉儲用地、商業服務用地、住宅用地和其他用地供應量分別為19.26萬公頃、4.21萬公頃、12.52萬公頃和22.78萬公頃,工礦倉儲用地供應量同比增長25.2%,占供應總量的32.8%。
2006-2011年國有建設用地的供應結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6年中國物流地產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與此同時,我國供應工業用地的價格遠低于住宅、商業用地價格。2012年第二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商業服務、住宅、工業地價分別為5728元/平方米、4522元/平方米米659元/平方米,商業服務用地價格是工業用地價格的8.69倍,住宅用地價格是工業用地的6.86倍。且工業用地價格較為穩定,其增幅長期以來低于商業服務、住宅用地。
前瞻產業研究院物流地產行業研究小組認為,單純在土地的市場供應環節,投資商獲取倉儲用地較商業服務、住宅用地等較為容易,且有政府對于對納入規劃的物流園區的用地給予重點保障,這更是一個利好。
但是開發商在獲得土地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由于行政手續辦理緩慢,或政府計劃變更而影響項目進度的情況。這些因素并未由市場所引起,主要系行政行為或政策引起,比如,在物流園區、基地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征地困難已經成為困擾物流地產發展的重要因素;或者項目往往受到土地出讓方式調整和土地宏觀政策的影響,使規劃不得不一改再改,以至很多園區土地手續辦理放緩,部分項目不能如期開工。
此外,土地置換政策的不配套也構成投資商獲得建設用地的一道障礙。為了不多占用土地,需要在規劃的設施與既有不符合空間布局要求的設施之間進行土地置換。而實際上,用地政策制定與執行者和物流規劃的制定與執行者,兩者之間往往缺乏有效溝通和協調,加之土地置換過程中涉及國家、地方、行業和企業等多方利益,因此有時經常在物流用地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
前瞻產業研究院物流地產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由于物流園區的大力開發,土地資源日漸緊缺,土地問題已是制約我國物流園區發展的瓶頸問題,土地政策則是園區最希望得到的扶持政策。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