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十張圖了解2021年中國訓練健身器材市場發展趨勢 智能健身房為主流發展方向
近兩年來我國健身場館數量減少但是健身人口有所增長,主要是民眾健身意識覺醒的同時更加方便的智能健身興起。智能健身是健身行業智能化發展的體現形式,根據測算,2020年我國智能健身房約有3.2萬家,占健身房總數的約1/3,未來這一比例還有望擴大。與此同時,智能健身的興起帶動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也促進了新興健身器材例如智能健身鏡的研發。
訓練健身器材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上海鳳凰(600679)、中路股份(600818)、英派斯(002899)、信隆健康(002105)等。
本文核心數據:健身場館數量、健身人口、健身行業融資事件、智能穿戴設備出貨量
1、健身APP分流健身館客戶
據《2020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統計,2020年我國健身場館數量相較于2019年減少了13.31%達到9.79萬家;但是健身人口增長了3.19%到達了7029萬人;除此之外,健身人口滲透率也僅有5.02%,距發達國家的15.2%還有3倍左右的成長空間。
從省份來看,廣東省的健身場館數量最多,為19385家,其次是江蘇省、山東省與浙江省,數量都在10000家以上,分別為13243家、13214家與10071家。
注:廣義健身類場館既包含俱樂部、工作室等專業健身場館,也包括舞蹈、單車等泛健身場館。
健身場館數量下降但是健身人口反而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健身APP的人口增多,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健身房的人流。據統計,從2015-2021年4月,我國運動健身APP活躍用戶規模總體呈上升趨勢,2021年4月中國運動健身APP活躍用戶規模達到了5479萬人。
而運動健身APP的興起,除了居民健身意識的覺醒,也離不開自媒體的傳播。據了解,2021年4月中國重度健身用戶獲取相關信息中,短視頻與綜合視頻渠道的來源最多,占比分別為41.2%與28.9%。
2、線下健身房轉型智能健身房應對挑戰,目前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
面對健身APP的顧客分流,線下的健身館開始向智能健身房轉型,智能健身房是在傳統健身房的基礎上配套了互聯網的健身房,能夠幫助使用者記錄數據并設計合理的鍛煉計劃,即健身APP與傳統健身房的融合產物。
根據測算,截止2020年12月,中國存量市場中智能健身房總數約3.2萬家,占全國商業健身房(含健身俱樂部和健身工作室)總數的32.7%。其中,一線城市的智能健身房數量約5400家,占一線城市健身房數量的45.4%。走在經濟前沿的一線城市,商業健身房的智能化普及也同樣引領全國。
3、智能健身受資本青睞
面對健身行業智能化的必然趨勢,眾多資本開始進入市場。2020年國內健身行業共發生42起投融資事件,其中健康食品16起,占比最高;其次是智能健身與實體門店,均為7起,占比均為16.7%。
4、智能健身帶動智能穿戴設備增長
智能健身熱度的提高為智能穿戴設備打開了發展空間。據統計,用戶偏好方面,智能手環輕便、功能豐富能夠替代智能手表,最受用戶青睞,使用該產品的用戶占比近7成,智能手表與智能體脂稱用戶偏好分別占比47.7%和38.5%。但行業數據發展缺乏標準規范化,廠商還需待完善技術水平,為運動健身用戶帶來更優體驗。
用戶的青睞帶來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的增長,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發展迅速,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大量國內外IT技術領域的領先企業及中小型創新企業、創業者、投資者紛紛投入到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7年以來中國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逐年增加,2020年第四季度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026萬臺,同比增長9.6%;其中,基礎可穿戴設備(不支持第三方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2518萬臺,同比增長10.3%,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508萬臺,同比下降3.6%。
5、創意智能健身鏡涌現,品牌商業模式各異
除此之外,創意健身鏡產品也逐漸在市場上涌現,FITURE是最早開始售賣健身鏡的,其產品中Fiture SiLM的售價也是目前國內最昂貴的一款健身鏡,相對于其他品牌的健身鏡,FITURE更專注于AI交互方面,而其他品牌健身鏡則與app或者線下健身房聯動。
總體來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智能化發展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同時在智能化的過程中,智能穿戴設備例如智能穿戴手環等產品的市場也隨之增長,新興的產品如智能健身鏡子也在跑馬圈地的搶占市場。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訓練健身器材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健身器材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健身器材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