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產業研究方法與路徑
產業研究與規劃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首要內容,也是對未來產業的明確定位與深度了解。優質而明晰,且具備良好發展空間的產業選擇能夠為地區和園區帶來長久的穩定運營與收益。因此,產業規劃與研究是產業發展中奠定基礎的關鍵步驟。
產業規劃與研究包含多方面的內容與選擇,本文主要基于產業研究的方式方法進行研討論述,以供明晰產業規劃與研究的基礎內容。
本文共進行八項產業研究方法的簡述:
一、實地調研與考察
1、基礎條件調研
項目地區位、產業基礎及發展條件調研。通過走訪、桌面調研等方式,初步了解項目地的發展現狀。
2、產業基礎調研
項目地周邊的產業現狀、重點企業以及區域產業規劃進行調研,與周邊區域產業發展競合關系調研。
3、規劃調研
上位規劃、產業指導政策搜集;采集各方對本項目的發展意見。主要以座談會形式對政府各職能部門進行訪談,了解具體情況及各部門領導對項目未來發展的建議和意見。
二、產業全面分析工具——產業鏈全景圖
根據具體產業進行橫向、縱向的產業鏈分析,以下僅供示例。
圖1:紡織服裝產業鏈條(常熟云裳小鎮項目)
圖2:數字動畫產業鏈條(杭州良渚數字文化產業園項目)
圖3: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平遙東方造物小鎮項目)
三、產業競爭力分析工具——區位熵、偏離歸因、產業轉移指標
在研究區域產業競爭力、轉移變化等情況時,會綜合運用定量的數據處理方法進行分析,如區位熵、偏離歸因、產業集聚指數等。
—— 區位熵:通過區位熵、熵變化進行分析,以快速識別某一區域的主導產業及主導產業變化情況。
圖4:某地區主要產業的變化情況(結果展示)
—— 偏離歸因:分析某區域的產業發展與上級區域的偏離,對偏離進行歸因,通過歸因識別某區域產業結構與產業競爭力的優劣。
圖5:某地區主要產業結構與產業競爭的變化情況(結果展示)
—— 產業梯度系數:產業梯度系數( IGC )表示的是某個特定產業在區域內所處的競爭地位。橫向來講——IGC > 1:說明該產業在這一地區處于較高梯度水平,產業發展具有比較優勢;IGC < 1:說明該產業在這一地區處于較低梯度水平,不具備發展優勢。此外,有可能已出現產業轉移。縱向來講——IGC不斷下降,說明該地區已發生了向外的產業轉移;IGC不斷提高,說明該地區產業承接優勢不斷加強。如下圖:
圖6:重點城市制造業在某時間內產業轉移情況(結果展示)
四、綜合分析工具——SWOT分析
通過對當地產業發展優勢、不足進行分析,結合發展機遇、挑戰等進行綜合評估,得出相應產業發展結論。
圖7:SWOT分析邏輯框架
五、問題驅動法
通過分析產業項目所在區域、社區、現狀存在的問題,按照問題的屬性劃分為產業、經濟、空間環境和社會等層面分別進行思考,通過問題的歸納總結,分析匯總項目工作開展可能存在的問題,為明晰工作目標、方向找準下一步工作的基點。
六、宏觀與微觀分析法
從宏觀處著手,找到各類可能影響本承載區產業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及空間資源優化各種因素,然后再以某一重要影響因素為例,從微觀的角度,進一步論證其準確度。在此基礎上,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分析更加能夠印證區域產業發展狀況和分布情況等,根據本承載區的現狀產業分布,提出優勢產業布局意向,進一步把握項目區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和走向。
七、定性定量分析法
項目主要通過定性分析的方法,憑借直覺與前期積累的經驗、資料數據等對本承載區現狀進行判斷、分析、思考,從“質”的方面進行分析,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各種資料、信息進行深度加工,梳理出區域產業發展脈絡和結構,結合國家、省、市、區政府政策和區域發展策略與定位,預測承載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空間發展趨勢。
八、案例分析法
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收集資料,并把所有資料匯合在一起進行交叉分析,尤其是本承載區具備雄厚的產業基礎、研發能力等優勢,對標全球及國內較為成熟的產業園區,結合區域發展情況,進行深刻剖析,分析產業集群發展面臨的發展階段與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具針對性的產業發展措施及建議。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