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2021年中國肽類藥物行業龍頭企業分析——雙鷺藥業:進一步豐富藥品品類
肽類藥物行業主要公司:翰宇藥業(300199.SZ)、雙鷺藥業(002038.SZ)、雙成藥業(002693.SZ)、華潤雙鶴(600062.SH)、悅康藥業(688658.SH)、辰欣藥業(603367.SH)、復星醫藥(600196.SH)、哈三聯(002900.SZ)、皇隆制藥(834298)、普利制藥(300630.SZ)、吉林敖東(000623.SZ)、金絲利(873430)、諾泰生物(688076.SH)、龍津藥業(002750.SZ)、海辰藥業(300584.SZ)、大佛藥業(836649)、信立泰(002294.SZ)、海特生物(300683.SZ)、圣諾生物(688117.SH)、安科生物(300009.SZ)、凱萊英(002821.SZ)等
本文核心數據:雙鷺藥業業務布局、雙鷺藥業平臺建設、藥明康研發現狀、雙鷺藥業營收、雙鷺藥業毛利率
1、中國肽類藥物行業龍頭企業全方位對比
近年來,整個醫藥治療領域已對肽進行研究,反映其在廣泛適應癥中的潛在效用,尤其是對于代謝病、腫瘤疾病和炎癥性肌肉骨骼疾病等慢性病。同時,肽已用于生產肽類疫苗,其被視為傳統疫苗的替代品,試圖解決接種異質多組分制劑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問題。
天然肽通常不適合直接用作簡便療法,因為其具有內在不足,包括化學及物理穩定性較差以及循環血漿半衰期較短。在天然肽用作藥物時上述問題必須加以解決。該等不足部分已通過緩釋制劑成功解決,例如將肽嵌入微球以提高肽的穩定性并緩慢釋放肽。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0年底,全球市場約有80種獲批肽類藥物,約440種處于進行中的臨床試驗,另有400-600種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在此背景下,中國的肽類藥物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63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85億美元,年復合增速達到了8%,遠遠超過了全球增速。
從比重來看,近年來我國肽類藥物在全球范圍內的比重呈現波動上升態勢,從2016年的11.1%波動上升至2020年的13.5%。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預計中國的肽類藥物市場由2020年的85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182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6.3%,并進一步增至2030年的328億美元,2025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2.5%。
目前,我國肽類藥物市場龍頭企業分別為雙鷺藥業和翰宇藥業,2020年,兩家企業市場規模在肽類藥物行業市場占比達3.1%。兩家龍頭企業全方位對比如下:
2、雙鷺藥業:肽類藥物業務發展歷程
雙鷺藥業系首都第一家登陸深交所中小企業板的高新技術企業,1994年,北京白鷺園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于12月24日成立,注冊資金1200萬;并在1995年,其二類新藥立生素(rhG-CSF)進入中試研究。
在2003年,公司投資5600萬元投立全資子公司北京雙鷺立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昌平生產基地);獲得雷寧、二類新藥扎萊普隆等5個新藥獲生產批文,二類新藥替莫唑胺等5個品種獲得臨床批文。
在2004年,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成功上市,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 注射劑(水針)、奈哌地爾片、依托度酸緩釋片、注射用亞葉酸鈣、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替米沙坦片、鹽酸托烷司瓊膠囊、注射用胸腺五肽、三磷酸胞苷二鈉注射液、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片、司他夫定膠囊、溶菌酶含片等獲批上市;出資500萬元參股北京中關科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
2012年,公司的昌平基地生產車間通過新版GMP認證;成功挑戰國外專利研發品種來那度胺、達沙替尼獲得臨床試驗批文;公司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出資1000萬元投資北京蒙博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4%);出資4200萬元設立新鄉雙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70%)。
在2019年,公司的大興基地獲得生產許可證;非布司他獲美國FDA暫時批準;奧硝唑獲批上市;門冬胰島素及系列制劑、卵泡激素獲批臨床;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阿德福韋酯片/膠囊、依諾肝素鈉注射液、利伐沙班片、替莫唑胺膠囊、來那度胺膠囊、奧硝唑注射液完成一致性評價并申報。
3、雙鷺藥業:肽類藥物業務布局及現狀
——業務布局:業務覆蓋多個領域
公司緊緊圍繞疾病譜的變化布局產品研發,在血液、腫瘤治療領域、心腦血管治療領域、肝病治療領域、糖尿病治療領域、腎病治療領域擁有豐富的產品儲備。具體來看,目前公司的肽類主要產品分別為生長抑素、醋酸奧曲肽、鮭降鈣素、胸腺五肽等。
——分公司布局:以北京為基地向外發散
目前,公司共有6家子公司;其中3家公司位于北京。
——區域布局:以華東和中南為主
近年來,公司主要以境內收入為主;其中,華東和中南一直以來都占據著雙鷺藥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分別在2020年達到了營業收入3.83億元和2.85億元,占比也達到了35%和26%。
——市場份額:市場份額中國第一
肽類藥物以慢病治療為主,目前,國際上的肽類藥物主要分布在7大疾病治療領域,包括罕見病、腫瘤、糖尿病、胃腸道、骨科、免疫、心血管疾病等,其中罕見病、腫瘤和糖尿病是拉動肽類藥物市場的“三駕馬車”,其余四個領域也不乏重磅品種上市,代表性品種包括利拉魯肽、度拉糖肽、索瑪魯肽、亮丙瑞林、特立帕肽、奧曲肽、艾塞那肽等。目前,國內銷售額較大的肽類藥物主要是抗腫瘤和免疫調節類產品,而在歐美發達國家,腫瘤、糖尿病、罕見病是拉動肽類藥物市場的“三架馬車”,銷售額較大的品種均為有著明確臨床獲益的治療性藥物,例如降糖藥利拉魯肽及度拉糖肽、抗腫瘤藥亮丙瑞林及戈舍瑞林、抗骨質疏松藥特立帕肽、治療復發性多發性硬化癥的格拉替雷等。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治療糖尿病、罕見病等疾病的肽類藥物市場份額還相對較少,尚有巨大增長空間。
根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2020年,我國肽類藥物市場規模約為85億美元。依據各公司企業年報所公布的數據對肽類藥物行業市場份額進行測算分析,分析結果如下:2020年,雙鷺藥業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91%;其次是雙鷺藥業,達到了1.25%;再者是吉林敖東,達到了1.1%。
注:根據各公司2020年肽類藥物業務的收入測算而來,不包括無法區分肽類藥物業務的企業。
——研發現狀:研發支出和比重穩步上升
近年來,公司的研發支出呈現上升態勢;從2018年的0.73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1.89億元;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呈現上升態勢,從2018年的3.4%上升至2020年的17%。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支出達到了1.0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7%。
——在研項目:專注糖尿病和抗腫瘤領域
2020年,公司共有13個產品還在臨床前和臨床階段中;其中,有4項在研項目屬于糖尿病領域;3個在研項目屬于抗腫瘤領域。
4、雙鷺藥業:肽類藥物業務經營業績
——業務營收:肽類藥物業務營收波動變化
從營業收入角度來看,雙鷺藥業的肽類藥物從2016年的9.82波動下跌至2020年的10.6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也隨之呈現波動下跌態勢,但其占比仍超過90%,說明公司專注于肽類藥物業務。
——毛利率:盈利狀況較為可觀
從毛利率上看,2016-2020年,雙鷺藥業毛利率整體呈現出波動的變化趨勢,但整體呈現上升態勢,且仍保持在較高水平;2020年,雙鷺藥業肽類藥物毛利率仍達85.31%,企業盈利狀況較為可觀。
5、雙鷺藥業:肽類藥物業務發展規劃
公司將積極抓住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帶來的機會,深挖公司優勢品種的潛力,認真分析行業政策和市場終端市場變化帶來的機遇,同時加大對創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力度,繼續鞏固公司在傳統治療領域產品的競爭優勢,進一步豐富公司在血液腫瘤、免疫治療、肝病、抗凝血治療、糖尿病治療、生殖健康領域以及老年慢病治療領域的產品儲備,繼續加強與海內外各類優勢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合作,增加公司創新產品和優勢產品的儲備,加快創新產品的研究開發進程;繼續加大與國內優勢企業的合作,與控股與參股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醫美市場、工業大麻綜合利用市場,繼續加快大興基地的建設步伐和品種轉移工作,努力抓住集中招標采購帶來的機遇,根據終端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研發和營銷策略,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繼續完善內部考核選拔機制,確保公司重新步入成長軌道并實現良好增長。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