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產業:2022年西安市特色產業之航空產業全景分析(附產業空間布局、發展現狀及目標、競爭力分析)
本文核心數據:西安/咸陽機場客貨吞吐量等。
1、西安市航空產業空間布局:航空基地為主要研發生產基地
西安市航空產業總體分為機場建設和飛機相關機械設計布局兩大部分。機場建設中,咸陽國際機場為西安市最重要的國際運輸機場,除此,西安在長安區和藍田縣均建立了通用機場,助推西安市航空運輸業發展。航空基地為西安市航空領域主要研發生產基地,承載著西安航空產業研發設計的重要角色。西咸新區依托于咸陽國際機場,其業務設置主要為飛機后勤保障領域和航空培訓等航空產業下游領域。
2、西安市航空產業發展現狀
——總體規模:西安/咸陽客貨運吞吐量全國第八
縱向對比來看,西安市2015-2019年客貨運吞吐量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0年受到疫情沖擊,西安市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34.19%,相較于客運吞吐量的大幅下降,2020年西安市貨運吞吐量下降僅為1.46%,降幅相對較小。橫向對比來看,2020年西安市客貨運全國機場排名均為全國第八,如果剔除掉一線城市機場,西安/咸陽機場客貨運吞吐量排名可以上升至全國第四,其航空運輸在全國各大機場中重要性可見一斑。
——企業分布:主要集中于航空基地
西安市航空領域相關企業大多分布于西安市航空基地。從航空基地網站披露來看,目前航空基地擁有航空領域相關企業共計66家,其中龍頭企業主要有嘉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城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龍頭企業。
——產業鏈布局:以央國企為主
在航空制造領域,西安市依托于航空基地建設,已經在西安市建設形成了全產業鏈布局的基本局勢。從上游來看,在飛機設計研發領域,西安擁有西工大、西交大為代表的國家重點高校做支撐,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為主場,上游研發優勢明顯。中游航空器制造領域,西安市擁有以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發西安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航空器制造企業,生產制造優勢明顯。總體來看,航空產業擁有自然壟斷的特性,西安市航空產業鏈布局主要以央國企為主。
3、西安市航空產業競爭優勢
——以西安市為代表的陜西省是中國最重要的航空產業生產基地之一
我國航空裝備制造業已經初步顯現集聚特征,聚群化分布、區域分工日趨顯現。目前已基本形成六大聚集區,包括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具體形成以長三角及中部的西安為核心,以珠三角、東北地區為兩翼,以北京、天津、四川等研發、制造為支撐的航空產業格局。在熱力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以西安市為代表的陜西省是中國最重要的航空產業生產基地之一。
——西安市航空基地落戶政策優渥
2021年7月,西安市航空基地出臺了《西安航空基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十二條 (試行)》,從12個方面給予落戶西安市航空基地產業提出了相關獎勵補貼,獎勵金額最高達到6000萬元,對開發區內產業落戶具有較大吸引力。
——西安市航空產業科研資源卓越
航空制造產業不僅具有自然壟斷的行業特征,行業本身也是典型的國防硬科技產業,行業發展程度極大依賴于當地科研力量。西安市是我國航空教育領域發展較成熟城市,建國初期建設的航空高校資源和研究院資源在經過長期發展后,日趨成熟,為西安市航空產業發展提供了卓越的科研資源。
4、西安市航空產業發展目標
2020年陜西省印發了《西安國際航空樞紐戰略規劃》,規劃期長達15年,其對西安市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提出了詳細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7100萬人次,中轉比例達到15%,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達到8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力爭達到80萬噸。到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以上,中轉比例超過20%,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達到16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到150萬噸。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西安市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數字經濟行業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深入解析了什么是數字經濟;全球數字經濟行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