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收藏】重磅!2022年成都市文創產業鏈全景圖譜(附產業政策、產業鏈現狀圖譜、產業資源空間布局、產業鏈發展規劃)
行業主要企業:德藝文創(300640)、天泓文創(08500)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文創產業營收;文創產業價值鏈;成都市主要產業總收入;成都市文創企業數量
文創產業發展現狀及價值鏈分布
——中國文創產業營收分析:2021年6.5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9064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6.5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調查,2021年,上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906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2020年增長16.0%;兩年平均增長8.9%。
分業態看,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39623億元,比2020年增長18.9%;兩年平均增長20.5%,高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11.6個百分點。
分行業類別看,新聞信息服務營業收入13715億元,比2020年增長15.5%,兩年平均增長16.7%;內容創作生產25163億元,增長14.8%,兩年平均增長9.7%;創意設計服務19565億元,增長16.6%,兩年平均增長13.8%;文化傳播渠道12962億元,增長20.7%,兩年平均增長3.2%;文化投資運營547億元,增長14.3%,兩年平均增長8.4%;文化娛樂休閑服務1306億元,增長18.1%,兩年平均下降9.2%;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16212億元,增長14.6%,兩年平均增長3.3%;文化裝備生產6940億元,增長13.6%,兩年平均增長7.2%;文化消費終端生產22654億元,增長16.2%,兩年平均增長10.5%。
分產業類型看,文化制造業營業收入44030億元,比2020年增長14.7%,兩年平均增長6.6%;文化批發和零售業18779億元,增長18.2%,兩年平均增長6.2%;文化服務業56255億元,增長16.3%,兩年平均增長11.8%。
分領域看,文化核心領域[4]營業收入73258億元,比2020年增長16.5%,兩年平均增長9.9%;文化相關領域45806億元,增長15.2%,兩年平均增長7.3%。
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90429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兩年平均增長9.2%;中部地區17036億元,增長14.9%,兩年平均增長7.9%;西部地區10557億元,增長13.7%,兩年平均增長8.8%;東北地區1042億元,增長11.0%,兩年平均增長0.7%。
——文創產業價值鏈分布
根據《成都市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對文創產業的定義:文創產業上游為內容創作產業,主要包括影音娛樂、動漫游戲、文藝創作和創意設計行業;中游放送渠道產業包括廣電、出版、新媒體行業;下游體驗場所包括以博物館、文化展館和主題公園為主的可選主題場所;以演出場所、影院和畫廊為主的特定主題場所;以書店和音像中心為主的文化商品零售場所。
根據文創各產業鏈環節的毛利率狀況可知,上游產業鏈中,影音娛樂和動漫游戲行業毛利率較高,整體保持在22%以上的水平,創意設計行業毛利率波動變化幅度較大,保持在13%以上的水平,文藝創作類代表性企業毛利率較低,僅維持在1%-12%左右水平;中游放送渠道產業毛利率整體較高,其中新媒體行業毛利率更是達到36%以上;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以演出和影院為主的特定主題場所毛利率下跌幅度較大,2020年降至10%以下,文化商品零售場所整體毛利率較高,達26%-30%。
注:文創產業各環節(行業)毛利率采用同花順行業A股上市企業2015-2021年間整體毛利率數據統計,文藝創作及文化商品零售場所毛利率以行業代表性企業2015-2021年間毛利率統計。
成都市文創產業政策環境
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大量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規劃,鼓勵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發揮文化創意產業效應。自2019年以來,成都市每年文創行業產業政策發布數量均在13條以上:
2019年,《成都市農業農村局2019年工作要點》,提出積極探索“IP+產業”、場景體驗等發展新方式,促進生態價值轉化,提升建設特色文化酒店和主題民宿60個、鄉村文創基地和農業主題公園70個,創新實施“農村集體經濟+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試點項目30個。
202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電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電競+文創”發展,以營造電競文化氛圍為核心,集結線下實景、動漫發行、周邊產品零售、特色美食、主題酒吧等多種時尚業態,融合競賽表演、娛樂購物、教育培訓等電競相關元素,開發電競、文創、休閑、旅游消費新場景,打造高品質、重體驗、文化氛圍濃厚、彰顯成都生活美學魅力的地標性電競街區。
2021年,《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關于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八條政策》,提出對在天府數字文創城實際運營的文創產業園區(平臺),入駐文創企業年營收總和首次達到5億元的,經認定,按園區(平臺)入駐文創企業上一年度對直管區實際貢獻總和,以前兩年90%、第三至五年50%的標準,給予園區(平臺)運營商連續五年產業資金獎勵。
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創名城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天府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提升,市民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創新驅動、優勢突出、代表先進文化生產力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形成,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2%。
截至10月22日,成都市2022年共有13條相關文創產業政策公布。
成都市文創產業鏈現狀圖譜
——成都市文創產業鏈圖譜
在政策指引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成都市文創產業鏈不斷完善,在內容創作、放送渠道及體驗場所方面均有企業布局:
注:下游可選主題場所數量以博物館、文化展館及主體公園合計數量統計;特定主體場所數量以演出場所、影院及畫廊合計數量統計。
——成都市文創產業鏈企業地圖
從產業鏈各環節的代表性企業分布地圖來看,目前成都市文創產業鏈各環節的企業主要分布于成都市中心城區以及高新區、自貿區和天府新區等,區域內企業數量較多,業務布局較為廣泛。
——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載體圖譜
根據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文創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成都市成都文創產業將呈現出“極核輻射、一圈環構、兩翼齊飛”新格局:
增長極:四川天府新區、成都高新區網絡視聽產業高地優勢,提升中國(成都)網絡視聽基地的服務能級和集聚效應,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網絡視聽產業集聚區和策源地。
動力核: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大力發展現代時尚、傳媒影視、文博文創、音樂藝術、動漫游戲等重點領域。依托五城區歷史文化底蘊,突出樓宇經濟和街區經濟,發展文化、創意、休閑等綜合性、多元化、高品質服務功能,推動形成文化展示、創意創新、休閑餐飲、購物體驗、復合辦公五大要素高度集聚的中央活動區(CAZ)。
協作圈: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結合資源稟賦和要素優勢,做強特色文創產業。
龍門山文創生活示范區: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大邑縣、蒲江縣逐步從生產導向轉向人本導向,大力發展“文創+林盤”“文創+農業”“文創+商貿”“文創+旅游”“文創+世界遺產”等新業態。
龍泉山—沱江先進文創智造區:成都東部新區、簡陽市、金堂縣立足成渝相向發展,激發龍泉山東側和沱江沿線區域文創活力,大力發展“文創+先進制造”“文創+體育賽事”等新業態。
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現狀
——2021年成都市實現文創總收入達2074億元
“十三五”期間,成都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從2016年的633.6億元到2020年的1805.96億元,增長近3倍,年均增幅超30%。2020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0%,同比增幅達23.7%,成為全市新興支柱產業和重要經濟增長點。2021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實現2073.84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4.8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0.4%。
目前,成都正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為城市發展提供持續動能。傳媒影視、創意設計、動漫游戲等領域加快發展,構建起特色鮮明、附加值高、原創性強、成長性好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精品力作大量涌現。通過持續舉辦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成都創意設計周等城市文化品牌活動,天府文化品牌效應日益彰顯,以世界文化名城為主品牌的城市文化品牌體系加速形成。
——成都市文創新增注冊企業數量逐年遞增
根據企查貓查詢數據,自2015以來成都市文創產業歷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10月22日,成都文創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共4742家,其中2021年新注冊企業數量創歷史高峰,2021年全年成都文創產業注冊企業數量為1215家,較2020年增加586家;截至10月22日,成都2022年文創產業注冊企業數量為1013家,延續增長趨勢。
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前景及規劃
——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前景
《成都市“十四五”文化廣電文創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天府文化的創造力、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提升,市民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創新驅動、優勢突出、代表先進文化生產力的現代文創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形成,產業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過12%。“十四五”期間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目標匯總如下:
——成都市文創產業發展規劃
發展目標方面,《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創名城建設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成都市將從建設彰顯天府文化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建設區域協作的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輻射全球的世界文化創意中心三個大發展方向,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文創名城,為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和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有力支撐。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域發展模式與產業整體規劃研究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發展背景、競爭格局、區域發展情況等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文化創意產業園未來的發展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