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康養旅游行業市場參與主體情況分析 近年來相關主體數量有所下降【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恒大集團、海航旅業、中國旅游集團、綠城中國、中國綠發、復星康養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康養旅游行業參與主體
“十四五”期間康養旅游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經過20年發展,我國主要的康養旅游客群仍以出境接受更為先進的醫療技術的“康”旅游為主,而在境內,側重養老及療養的“養”旅游相關產業正蓬勃興起。
然而我國康養旅游發展中實踐先于理論,2002年海南三亞最早出現養生旅游,但發展規模有限。我國康養旅游的開始在于2012年時攀枝花提出開發全國“康養旅游”。直到2016年1月國家旅游局發布《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并明確了“康養旅游”的概念,康養旅游便被國家納入了經濟發展戰略。
全面化的重視康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生存到生活的歷進,溫飽到品質生活的講究。“十四五”以來,國家更是在相關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建設,自此行業迎來快速發展熱潮。
中國康養旅游行業主要參與者包括保險企業、房地產企業、康養服務商等
目前,國內康養旅游項目開發模式主要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開發模式,企業主導開發的模式較少;政企聯合開發模式(PPP)模式的發展,能夠有效的緩解政府財政負擔,解決區域經濟發展缺乏活力的市場現狀,未來有望成為康養旅游項目開發主流。
康養旅游項目開發主體(政府、保險企業、房地產企業、康養服務商等)各具優勢。政府在頂層設計規劃、財政資金及號召力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房地產企業,康養服務商等則在資源和專業技術方面具有優勢。當前政府主要通過招商推介方式引入市場競爭者,開展康養旅游項目建設。
目前中國康養旅游行業的市場參與者主要可以分為四大派系,分別為大型保險企業(以泰康人壽、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保險等企業為例)、房地產企業(以萬科集團、華潤置地等企業為例)、大型康養服務商(以蘇州康養集團、雅達集團、復星康養等企業為例)和旅游服務企業(以云南康旅集團、華僑城集團等企業為例)。
我國文旅單位數量連續多年下降
2014-2021年,中國文化和旅游單位數量呈先升后降趨勢。2021年,納入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范圍的中國文化和旅游單位數為32.46萬個,相比2020年下降了4.98%。2022年末,納入統計范圍的全國各類文化和旅游單位31.40萬個,其中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所屬單位6.81萬個,增加0.28萬個;從業人員72.49萬人,增加1.45萬人。
近年來中國康養旅游企業注冊數量不斷下降
根據企查貓數據,截止2023年8月28日,中國關于康養旅游相關企業的數量共計6606家。從歷年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變化情況來看,2017年以來,中國康養旅游行業企業注冊數量呈指數型增長,2020年行業注冊企業數量達到1583家,達到歷年峰值,同比增長43.26%。2021年行業注冊企業數量有所下降,為807家;截止2023年8月28日,2022年中國康養旅游相關服務注冊企業數量為257家。
注:搜索范圍包括“企業名”、“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和“品牌/產品”。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康養旅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康養旅游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康養旅游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康養旅游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