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洞察2025:中國聲吶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區域市場份額、企業競爭力評價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科海訊(300810);中海達(300177);中國重工(601989);中國海防(600764);海蘭信(300065)等
本文核心數據:代表性企業區域熱力分布圖;區域市場份額;企業競爭力評價
1、中國聲吶行業競爭派系
聲吶可根據技術特點分為合成孔徑聲吶、多波束測深聲吶、側掃聲吶、成像聲吶。中國聲吶行業企業在不同類型聲吶中各具優勢。其中,中海達、海蘭信在測掃聲吶和多波束測掃聲吶具有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中國海防和中國重工則聲吶全系列產品均具有競爭優勢,屬于行業龍頭企業。
2、中國聲吶區域競爭格局
從聲吶行業代表性企業的區域分布來看,企業主要布局在北京和廣東,尤以北京分布最為集中。
從中國聲吶行業企業分布情況來看,2024年中國聲吶行業企業主要在華北地區集聚,2024年區域份額占比超52%,其次是華東地區,占35.29%。
3、中國聲吶行業市場排名
從專利數量來看,根據incopat專利數據庫的數據,截至2025年5月6日,中國聲吶行業有效專利數共51444條,其中中國聲吶行業中高校有效專利數為1679條,企業有效專利數為2846條。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是高校中擁有的有效專利數最多的,分別為298、82、82條。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七五0試驗場是企業中擁有的有效專利數最多的,為25條。可見,中國聲吶行業中,高校在聲學、信號處理等相關學科有著深厚的理論積淀,擁有先進的科研設備和專業的研究人才隊伍。高校為聲吶企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這些人才既了解高校的科研成果,又能將其應用到企業的實際研發中。
4、中國聲吶行業代表性企業營收情況對比
聲吶行業因其高技術門檻和專業性,進入壁壘顯著,這使得潛在的行業外競爭對手難以輕易涉足。因此,聲吶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少數幾家領先企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在軍用聲吶領域,由于其對產品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極高,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主要由少數具備資質的企業供應。下游用戶,尤其是軍事部門和大型海洋工程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極為謹慎,一旦建立合作關系,用戶粘性較強,通常會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種行業特性進一步鞏固了現有企業的市場地位,使得聲吶行業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從聲吶行業主要企業的營收和利潤指標來看,中國海防的收入表現較為良好,2024年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為31.73億元、2.76億元。
5、中國聲吶行業代表性企業聲吶業務分析
北京中科海訊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聲吶行業中具備聲吶系統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上市企業。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國家特種電子信息行業聲吶裝備領域。自成立以來,中科海訊始終專注于聲吶裝備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特別重視將水聲技術與高性能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先進技術進行融合創新,針對聲吶裝備領域有前景的垂直應用場景,持續保持較高水平的研發投入。公司聲吶系統業務收入從2022年的0.13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0.59億元,2024年同比增長58.23%。
6、中國聲吶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從五力競爭模型看,中國聲吶行業新進入者威脅較低,因行業技術壁壘高,研發需大量資金、專業人才與長期積累,且軍用領域有嚴格資質與保密要求;替代品威脅較小,聲吶在水下探測等核心功能上難以被替代,雖部分場景有其他輔助手段,但無法全面取代;供應商議價能力一般,上游電子元器件等供應相對充足,市場競爭充分,不過部分高端芯片、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可能依賴進口,特定時期會增強供應商話語權;購買者議價能力方面,軍用市場購買者主要是軍方,因采購量大且集中,有較強議價權,民用市場客戶較分散,議價能力相對弱;行業內現有競爭者競爭較為激烈,國企憑借深厚技術積累、資源優勢在軍工市場占主導,如中船重工旗下相關研究所,民企在細分領域積極開拓,像中科海訊、海蘭信等,在民用及部分軍品配套市場形成競爭態勢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行業的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海洋工程裝備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