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直通車:開放人民幣資本跨境流動的里程碑
4月10日,中國證監會、相關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開展滬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證券交易滬港直通車。中國證券登記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公司采用直連的跨境結算方式,相互成為對方的結算參與人,為滬港直通車提供結算服務。
滬港直通車的出臺,對于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實現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甚至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于A股市場交易規則和投資理念與香港市場逐漸接軌。中國商品市場的對外開放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然是國際貿易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相比之下,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卻相當有限,除了近年來逐漸擴大的QFII和RQFII以外,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資本市場途徑十分有限。隨著滬港直通車的開通,更多的境外機構投資人能夠無需審批直接參與國內資本市場,帶來國際化的投資理念,同時,直通車的運行也會促進兩個市場在交易規則上進一步接軌,從而減少“直通”的障礙,客觀上促進國內資本市場交易規則的國際化。
其次,為香港離岸人民幣創造回流渠道,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從2004年2月至今,香港開展人民幣離岸業務已經整整10年,但截至2013年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不過10530億元,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也只有3090億元。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規模一直增長緩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香港本地缺乏有吸引力的人民幣投資品種,流回內地尋求投資渠道的路徑又始終沒有開放,滬港直通車實際上有效解決了香港離岸人民幣的部分回流渠道問題。
滬港直通車也會提高我國外匯金融資產的投資收益率。截至2013年底,我國對外金融資產總額達5.93萬億美元,對外金融負債3.96萬億美元,擁有1.97萬億美元的對外凈債權,投資收益卻是逆差559億美元。
作為全球最大的凈債權國,為什么我們的外匯投資收益體現為逆差而不是順差?主要原因與資產結構有關。我國對外金融債權的65.3%體現為龐大的儲備資產,證券投資只占4.35%,金融資產的平均收益率只有2.8%,而海外流入中國的資金平均投資收益率是5.74%,其投資結構中六成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占9.75%;因此,要提高我國金融資產的對外投資收益率,首先要改變金融債權的結構,藏匯于民,讓居民有充分的投資渠道,用手里的外匯資產去獲取更高的收益,證券投資的比例上升,整個資產收益率也會相應提高。滬港直通車實際上開辟了境內居民投資境外證券市場的有效通道,隨著交易規模的逐漸擴大,證券投資在我國金融債權中的比重將會逐漸提高,外匯資產的投資收益率也會相應上升。
滬港直通車還為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打開了一條高效通道,有利于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對外證券投資是資本跨境流動的主要形式之一,盡管目前滬股直通車和港股直通車的總量上限分別只有3000億和2500億元人民幣,但作為資本項目開放的核心舉措,這是一個開放人民幣資本跨境流動的政策里程碑。而資本項目開放則是貨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
最后,此舉可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通常而言,資本市場國際化包括投資者結構的國際化、融資者結構的國際化和游戲規則的國際化,開通滬港直通車,引入境外投資者,是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必要前提,其在推動提高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的同時,也會相應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