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中國人喝酒臉紅的基因突變,還會增加心臟病風險,華人團隊找到潛在治療藥物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王聰 來源|生物世界(ID:ibioworld)
攜帶ALDH2基因突變的人在喝酒或飲用含酒精飲料時,會出現面部發紅的癥狀。這是因為,ALDH2基因突變導致乙醛脫氫酶2的活性大大降低,從而導致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的積累,進而導致面部發紅等癥狀。
全世界有大約8%的人攜帶這種基因突變,其中主要是東亞人群,因此,喝酒臉紅的現象有時也被稱為“亞洲紅”。除了導致喝酒臉紅,之前的研究顯示,攜帶這種基因突變的人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顯著上升。
2023年1月25日,斯坦福大學吳慶明(Joseph C. Wu)團隊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發表了題為:SGLT2 inhibitor ameliorat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ommon ALDH2 alcohol flushing variant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表明,導致喝酒后面部發紅的ALDH2基因突變通過誘導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從而增加冠狀動脈疾病(CAD)風險。更重要的是,該研究還發現了一種已獲得FDA批準上市的藥物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恩格列凈,2型糖尿病藥物)能夠預防和治療ALDH2基因突變相關內皮細胞功能障礙
吳慶明(Joseph C. Wu)
吳博士是斯坦福大學教授,自2013年以來擔任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所長,是全球心臟病學領域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學者之一,在 Nature、Cell、Science,及 Nature Medicin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ell Stem Cell、PNAS、Circulation、JACC、EHJ 等等級學術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冠狀動脈疾病(CA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造成約900萬人死亡。由于人口老齡化,以及缺乏有效預防和治療CAD的創新策略,CAD的全球患病率正在上升。通過了解遺傳變異的生理機制和因果關系,對具有遺傳變異的CAD患者進行精準醫療有望成為一種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新方法。
冠狀動脈疾病(CAD)是一種由多種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復雜疾病,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已發現數百個與CAD相關的基因組位點。
喝酒或飲用含酒精飲料后,酒精(乙醇)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是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其中ALDH2基因編碼的乙醛脫氫酶2,是酒精代謝的關鍵酶,負責將對人體有毒的乙醛代謝為相對安全的乙酸。
而在東亞人中,ALDH2基因突變普遍存在,這導致其活性顯著降低,從而導致喝酒后的乙醛積累,出現面部發紅的癥狀。其中,ALDH2基因的rs671位點變異非常常見(也被表示為ALDH2*2),這一突變導致該酶的第504位的谷氨酸被賴氨酸替換(E504K),這一突變在我國非常普遍,約占總人數的30%-50%,尤其是在我國東南部地區。
之前的研究顯示,ALDH2*2基因突變攜帶者不僅ALDH2酶活性顯著降低,還與各種神經、心血管和皮膚疾病有關,還會導致藥物代謝異常,以及胃癌等癌癥發病風險上升。
2017年12月,江蘇省人民醫院李妍妍等人在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期刊發表了一篇Meta分析論文【2】,該論文顯示,ALDH2*2基因突變與冠狀動脈疾病(CAD)風險增加48%相關。
然而,ALDH2*2與冠狀動脈疾病(CAD)發病之間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這為預防和治療ALDH2*2相關冠狀動脈疾病(CAD)造成了障礙。因此,確定ALDH2*2和飲酒對CAD的聯合影響,從而制定預防策略,這對降低ALDH2*2攜帶者的冠狀動脈疾病(CAD)風險很重要。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了日本生物數據庫的患者數據,尋找ALDH2基因突變與冠狀動脈疾病(CAD)風險增加之間的聯系,并測試了幾種藥物,以確定它們是否能夠降低冠狀動脈疾病(CAD)風險。
研究團隊分析了29319名冠狀動脈疾病(CAD)患者的數據,并將其與183134名對照組進行比較。研究團隊發現,ALDH2基因突變和冠狀動脈疾病(CAD)之間的強烈聯系。他們還發現,即使少量飲酒(1標準杯)也會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產生顯著影響。而那些重度飲酒者患冠狀動脈疾病(CAD)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4倍。
研究團隊還發現了ALDH2*2攜帶者的血管內皮存在問題,內皮細胞(ECs)是血管壁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節血管張力和結構在維持心血管穩態中發揮重要作用。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在冠狀動脈疾病(CAD)發病的各個階段發揮著決定性作用。ALDH2*2與內皮細胞功能障礙相關,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研究團隊利用人誘導多能干細胞分化來源的血管內皮細胞(iPSC-EC),并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構建了ALDH2*2 iPSC-EC,從而在體外模擬ALDH2*2誘導的內皮細胞功能障礙。結果顯示,ALDH2*2會導致內皮細胞氧化應激和炎癥標志物增加,一氧化氮(NO)產生和血管形成能力下降,而酒精(乙醇)暴露進一步加劇了這些情況。
接下來,研究團隊評估了8種藥物的治療效果,這些藥物已知能夠減少炎癥、降低活性氧(ROS)和增加一氧化氮(NO),其中7種已獲FDA批準,還有1種是ALDH2激活劑Alda-1。
結果顯示,SLGT2抑制劑(SGLT2i),例如Empagliflozin(恩格列凈,一種2型糖尿病藥物)可以緩解ALDH2*2相關內皮細胞功能障礙。SGLT-2,即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負責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收。
研究團隊在ALDH2*2基因敲入小鼠模型上進行了進一步驗證,結果顯示,Empagliflozin可在體內緩解ALDH2*2介導的血管功能障礙。從機制上來說,Empagliflozin抑制了Na+/H+交換器1(NHE-1),激活AKT激酶和內皮細胞一氧化氮(NO)合成酶(eNOS)通路,從而改善ALDH2*2誘導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
總的來說,這些結果表明,ALDH2*2基因突變誘導了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從而增加了冠狀動脈疾病(CAD)風險,而SLGT2抑制劑(SGLT2i)可以預防和緩解這種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如果這類藥物在人類身上起到類似的作用,那么它們很可能被用于降低ALDH2基因突變攜帶者患冠狀動脈疾病(CAD)的風險。
論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p995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cmm.13443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物世界(ID:ibioworld),作者:王聰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