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ID.3國內大降價,比德國低20萬
圖片來源:上汽大眾
作者|賀晴 來源|時代財經APP(ID:tf-app)
今年7月以來,經過新一輪優惠,大眾ID.3價格下探至歷史最低價,僅12.59萬元(約1.6萬歐元)。而在德國市場,大眾ID.3起售價約為4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2萬元)。幾近20萬元的價格差異引發德國消費者的不滿。
一名德國網友在其社交平臺賬號表示:“在中國,大眾對市場做出了反應,將ID.3(價格)降低了20%,現在售價為15000歐元起,在德國,ID.3價格為40000歐元起。”
就中國市場與德國市場價格差異原因,大眾汽車向時代財經表示,“基于ID.3明確的產品定位,同時考慮其幾乎實現了100%的本地化生產,以及中國的制造成本優勢。搭載基礎配置的ID.3‘純凈版’起售價定為人民幣162888 元(約合20564 歐元)。”
其并補充了一段背景信息:受原材料、能源和勞動力成本、以及規模化制造、物流、生產本地化程度和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影響,同時為滿足不同用戶的定制化需求而進行差異化配置所產生的成本差異,針對不同市場的定價策略不盡相同。
一
ID.系列齊齊降價
此番引發較大關注的ID.3是大眾汽車電動車中較為走量的電動車型。ID.3 上半年交付總量為4.98萬輛,占比大眾汽車集團純電動交付總量的15%。
在中國市場,ID.3銷量表現平平,根據懂車帝數據,ID.3上半年銷量為13665輛。此番優惠能否提振ID.3銷量數據還有待觀察。一名上汽大眾銷售告訴時代財經:“ID.3優惠后,進店量和成交數有所提升。”另一名銷售亦有相同感受,她告訴時代財經:“以我個人為例,以前ID.3一個月賣出2-3輛,官宣優惠后的這十來天,成交了6-7臺。”其并表示,ID.3價格優惠之后和比亞迪海豚價格差不多,來看車的客戶大多也都會參考海豚。
“ID.3 在中國市場的定位為大眾汽車品牌入門級電動車型,它也代表著我們對中國市場可持續以及電動化發展的承諾。”大眾汽車向時代財經表示:“在中國上市的ID.3車型均由大眾汽車的合資企業伙伴上汽大眾在中國生產,并僅在中國市場銷售。”
針對ID.3在中國市場與德國市場的價格差異,大眾汽車歸因于ID.3明確的產品定位、100%本地化生產以及中國的制造成本優勢。
此輪優惠后,ID.3進入比亞迪海豚售價區間,后者指導價為11.68萬-13.68萬元。根據比亞迪披露的數據,海豚6月銷量就達到31140輛,2023年上半年累計銷量達到162848輛。而ID.3的全球銷量距離這一數字尚有巨大差距。
盡管在今年7月6日的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董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曾表示,“我們正面臨著市場過熱的局面,極為激烈的競爭甚至在近幾個月導向了大幅價格折扣。”“但我們不追求不惜一切代價的增長。對我們來說,業務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我們不會為了實現短期的交付量增長而參與不健康的市場競爭。”
但事實上,在ID.3宣布優惠3.7萬元的同一時間,一汽大眾也打出“降價”牌。一汽大眾ID.家族自7月6日起推出限時優惠活動,其中ID.純享版優惠3.8萬元,ID.4、ID.6系列車型價格降幅達到5萬-6萬元。
“有關ID.系列7月以來定價均有所降價的說法并不準確。”大眾汽車對時代財經表示:“汽車產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與就業來源,因此行業必須保持合理的利潤空間,才能持續推動智能化轉型與可持續出行的發展。因此,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我們仍非常重視保證可持續發展和轉型的利潤空間。正因如此,我們沒有下調官方指導價。”
其進一步解釋稱,按照行業慣例,我們也會在一定時期推出一些限時且具有吸引力的促銷活動以回饋客戶長久以來的支持。近期,我們的合資企業伙伴一汽-大眾為慶祝一汽集團成立70 周年,針對ID.系列推出了一系列優惠舉措。在此次周年活動結束后,ID.系列的售價目前已經恢復至往常區間。
二
加大純電動產品攻勢
作為積極推進電動化轉型的國際車企之一,大眾汽車今年上半年在電動化領域收獲了交付量的大幅增長。
根據大眾汽車集團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的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同比增長48%,達到32.16萬輛。純電動汽車在總交付量中的份額從去年前六個月的5.6%增長到7.4%。在歐洲市場,大眾汽車上半年交付了21.71萬輛純電動汽車,同比增長了68%。
盡管歐洲市場數據表現亮眼。但反觀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大眾集團上半年僅交付了6.24萬輛純電動汽車。
圖片來源:大眾汽車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中國純電動汽車的交付量比前一年的水平低了約2%。”大眾汽車解釋稱:“然而,最近這里(中國市場)的趨勢也是積極的。繼第一季度下降后,第二季度交付給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客戶的純電動汽車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
近年來,隨著自主品牌憑借電動化崛起,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主流合資品牌的市場蛋糕則面臨分食挑戰。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累計份額為50%,同比增加4.2%。
而主流合資品牌6月零售66萬輛,同比下降19%。6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額21.1%,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
盡管目前來看,大眾汽車在華合資企業,南北大眾(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在主流合資品牌的電動化轉型中占據一定領先地位,根據乘聯會數據,二者6月新能源批發18174輛,占比主流合資純電動58%的市場份額。
但是,面對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動車市,All in新能源的比亞迪上半年銷量已突破百萬輛,特斯拉中國、埃安、理想汽車月度銷量動輒三萬輛以上,大眾汽車在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力仍需進一步提高。
眼下,大眾汽車正在加速純電動產品攻勢。貝瑞德表示,預計今年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將超過30%,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超過50%。預計到2030年,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將增長至2800萬到30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比將達74%,純電動車型的占比將超過55%。屆時,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在售純電動車型將不少于30款。
據悉,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大眾汽車品牌首款純電動轎車ID.7亮相,首批車型將于秋季交付客戶。今年年底,大眾汽車新的合資企業大眾安徽將正式投產。除了將出口歐洲市場的純電動車型Cupra Tavascan,另一款大眾汽車品牌車型預計將于2024年下線。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也將于2024年底在長春投產。奧迪將在2025年和2026年推出三款新車型。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財經APP(ID:tf-app),作者:賀晴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