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寒冬持續發酵 亟需調整經營策略
海洋工程裝備取得突破
多數專家認為,目前全球船舶市場供需矛盾難以消除,船舶市場仍將持續低迷,短期內市場回升的可能性較小。
同時國際新造船市場需求船型結構較上一年再度發生變化。盡管散貨船成交總量低迷,但依然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油船成交也開始小幅回升。與油氣勘探、開發、生產與運輸相關的大型裝備產品市場 (油船、液化氣船、鉆井平臺、生產平臺和海工輔助船)綜合表現較為活躍,而集裝箱船特別是超大型集裝箱船市場十分疲軟。
比如上半年我國船舶企業積極貫徹落實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精神,加快發展海洋工程裝備產業,交付、承接了一批先進產品。
其中包括南通中遠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交付了第二座圓筒型鉆井平臺,中集來福士交付半潛式鉆井平臺;中集來福士獲得挪威公司1座半潛式鉆井平臺訂單,外高橋船廠獲得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1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南通中遠船務和廣東中遠船務獲得國外船東3座輔助鉆井平臺訂單,惠生海工獲得比利時公司浮式液化再氣化存儲設施總包合同等。
此外,據前瞻網記者了解, 在海洋工程船領域也有較大收獲。大連船舶重工承接了挪威一公司的兩座半潛式居住船;南通中遠船務獲得丹麥A2SEA公司1艘海上風機安裝船訂單。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與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簽訂 “海洋石油286”項目建造合同。初步統計,上半年我國船舶工業新簽海工裝備合同總價超20億美元。
當前船市低迷的局勢,對各造船企業都帶來了新的考驗。專家建言當前船企的首要工作是,采取貼身營銷的策略加強與船東的溝通交流,多渠道多途徑捕捉市場信息,有單必爭。
在當前船價已經降至成本線上下,如何做到接受當前低價讓企業少虧損甚或盈利,關鍵看成本控制。因此船舶企業更需要調整經營策略,提高船舶在質量、性能、價格及付款條件、工期、融資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嚴控風險。業內人士表示,在經濟寒冬里,企業不斷變革,在細分市場中尋求機會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