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競爭對手低價打壓 國內有機硅行業面臨洗牌
行業產能供過于求,市場需求不旺,再加上國際競爭對手打壓,中國有機硅產業發展進入“寒冬”,企業生存環境日趨惡化。
業界反映,目前國內有機硅單體價格已處于歷史低位,多數生產企業陷入虧損,停產減產企業數量大增。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公司是全國有機硅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均居于前列的企業,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今年國內有機硅表觀消費量折合硅氧烷約55萬噸,較去年增長10%以內,這是近5年來增長幅度最低的一年。而另一方面,國內有機硅單體企業共有16家,單體年產能約190萬噸,折合硅氧烷在85萬噸以上。由此可見,國內有機硅市場產能遠大于需求,且預計短期內這種局面難以改觀。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有機硅單體年產能約為195萬噸,市場需求約為140萬噸,同樣是供大于求。特別是進入10月份以后,受歐債危機以及國家抑制通脹經濟政策的影響,有機硅市場需求疲軟進一步加劇,導致有機硅單體價格一路下跌,目前國內有機硅單體生產廠家已基本處于無利可圖的地步。
此外,近期以來,受下游需求放緩、特別是自去年國際有機硅巨頭道康寧公司和德國瓦克公司在張家港聯合投資的40萬噸/年有機硅單體項目投產后,發揮其規模、技術以及本土化生產低成本等優勢,在國內市場上實行低價銷售策略,對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行業整合壓力進一步加大,業內競爭趨于白熱化。
與國內多數同行相比,新安化工雖然在生產成本和規模上具有相對優勢,但是面對如此低迷的市場,迫使該公司加快推進產品結構調整,通過開展技術創新,將有機硅產業鏈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下游產品如高溫膠、室溫膠、硅油等產業延伸。
專家表示,雖然有機硅行業是國家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國內大部分有機硅企業還沒有形成生產規模,僅道康寧和瓦克兩大外資巨頭就占到了國內五分之一強的市場份額,且產能持續釋放,其低價銷售策略也讓國內有機硅企業面臨總體不利的競爭格局,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