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漲價 乳業巨頭被指形成價格聯盟
2011年12月底,光明、蒙牛等幾大乳業巨頭集體上調成品牛奶的價格。本來元旦前后應該好似促銷的時段,但乳業巨頭卻逆市漲價,盡管奶企回應因成本提高,但近日更被指責形成機構聯盟。
分析人士表示:“國內乳企是否真的形成價格聯盟,目前還無法得知,需要有關部門展開相應的調查才可下結論。當然,國內乳企漲價行為確實有結成價格聯盟的嫌疑,以這種方式串通漲價是違法行為,將會受到一定的懲罰。對于串通漲價的行為,可處以警告、責令改正、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多項處罰。”
1月5日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價格聯盟之說我并不認可,這樣要擔很大風險,有些乳業是"死對頭",你讓他們坐在一起談價格,這個本身就邏輯不通。”
成本調查:下降幅度較大
繼光明之后,從2012年元旦起,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部分乳制品漲價,漲價幅度為每箱1至2元。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何小唐解釋,包裝等原材料的漲價、奶源價格波動,用工成本的提高、物流成本的增加等造成漲價。
蒙牛集團副總裁兼新聞發言人盧建軍表示,調價理由為“每年都有部分產品進行微調”。
伊利集團給予的答復是,受原材料影響,調整了北方部分市場的個別小品類產品價格。
業內人士表示,“乳業原材料中,進口奶粉價格同比出現上漲,數據顯示,1-10月進口奶粉均價3662美元/噸,同比漲9.5%,10月均價3825美元/噸,同比漲2.7%。同時,生鮮乳價格也出現上漲趨勢,2011年10-12月,我國十個牛奶主產省區牛奶價格分別為3.21元/千克、3.22元/千克,3.24元/千克。而食糖價格近期則出現下降,從今年8月份的8000多元/噸下降到目前的6700元/噸左右,下降幅度較大。”所以他認為,此次提價并不合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伊利股份2011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凈利潤達290億元和1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和137%;蒙牛股份2011年上半年純利潤也達到7.898億元,同比增27.6%。”
目前現狀是,幾大乳企均集體漲價,消費者不買單都不行。
相比較國內乳企的“補漲”,洋奶粉可謂是已經“漲瘋”。
有分析師表示,在多次受傷后,國內奶粉企業仍在療傷階段,如何恢復消費者的信任是企業亟須解決的問題,只有喚起消費者的信心,才有可能實現與外資品牌的正面較量。
事實上,由于生產成本提高以及國外乳制品大肆漲價的情況下,國內乳企漲價是可以理解的,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產品質量無法保證,漲價就是對消費者的“傷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