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站在十字路口
前不久,電信商陸續公布2011年年報,數據透露出行業的隱憂,即便是信息產業,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前景廣闊。
那個體量巨大,市值排全球運營商首位的中移動從2008年開始,營業額和凈利潤的增長率都已停留在個位數,去年的營業額增長為8.8%,凈利潤僅增長5.2%。考慮到2011年全年CPI漲5.4%,基本可以認為,這個央企的“優等生”已經不像過去。
因為決定它們高增長的幾大因素正在發生改變,一是人口紅利已基本被消化。據前瞻資訊數據中心監測顯示,目前中國一線城市的移動用戶滲透率已經到達100%,二三線城市也都在80%以上,很難再有貨真價實的“新增用戶”。二是2G時代移動取代固網的周期已經過去,所謂3G時代,數據業務和3G用戶數上升,背后的潛臺詞是數據業務上升對沖掉傳統語音業務的下降,存量與增量兩相抵消,并不能帶來真實的成長動力。
更為國際化、全球化生存的中國電信設備制造業,面臨的行業天花板難題更為艱巨。年均1300億美元規模的全球電信設備市場,在過去十年里總規模幾乎沒有增長,中興通訊、華為過往成長的空間大都來自于“此消彼長”,“你死我活”的殘酷競爭中獲勝,當行業淘汰賽從10家以上剩下最后5家時,可資想像的空間相當有限,以2011年銷售規???,華為318億美金、中興139億美金,已占到總市場大餅的35%,2011年開始均面臨業績增速驟減,利潤下滑(中興2011年利潤下滑36%)的境遇。接下來,除非假“云計算”的名義,往手機等移動終端、企業網、服務器等領域“遷徙”,否則別無它途。
行業天花板只是問題之一,直接構成壓力還有成本的急劇上升。首先是人的成本,以中興通訊為例,去年一年該公司普遍漲薪幅度就達到10%-15%,人力成本上升是近幾年不可扭轉的大趨勢;據華為公司內部不完全統計,國內TMT產業高端人才5年前與歐美同類人才的成本差距大概在1:10或更高,但是近年已收縮到1:3至5或更低,所謂“研發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消弭。
另一方面是產業轉型、或稱“遷徒”的成本,比如三大運營商無一例外不斷上升的3G用戶補貼費用,3G新增用戶本質消蝕的是自己或者別人網上的2G用戶,補貼力度小,吸引力下降,力度大則必然以犧牲利潤率為代價,以中國聯通為例,Iphone固然是聯通3G業務“后來居上”的殺手锏,但其去年的終端補貼高達58億元,上升了81%,凈利率也只能維持在2%的水平。華為、中興向企業網、移動終端轉型所做的鋪墊成本也很高,據稱,華為企業網部門去年一年擴張就新招了2萬人,加之配合轉型的廣告、品牌投放增加,對華為而言構成雙重壓力。還有諸多隱性成本,比如6%的人民幣升值至少會給華為、中興帶來幾個億美金的損失;還有產品線多元化之后各種不可預期的“試錯”的成本……
種種散落的信號不是毫不相關的局部,它們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就是,叫囂了許多年的“產業轉型”、“產業升級”可能直到現在,才真正走到了一個選擇的路口,比如從規模轉向追求生產效率,粗放式管理轉向精細化運作。接下來,行業洗牌、裁員潮等問題隨之上演。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末,全國共有A級旅游景區16541個,直接從業人...[詳細]
- 黃纓杰:2025年中國功率半導體行業技術現狀
- 蔡志濠:中國聲吶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區域市場份額、企業競爭力評價等)
- 何樂:預見2025:《2025年中國環保設備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2025年中國醫美注射材料細分市場分析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b>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