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普陷困境 復蘇無期
復蘇無期
業界普遍預測,光伏行業復蘇在2014年左右,而設備制造商們的復蘇則要更遠滯后于電池組件。
陷入困境中的國內光伏設備制造商開始紛紛嘗試轉型。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上海漢虹公司就已從此前的單晶爐、多晶爐等光伏設備制造開始向下游延伸,目前已計劃生產電池、組件,甚至將對電站進行投資;而國內最大光伏設備商中國電子[0.58 -1.70%]科技集團第48所,也在去年開始向下游的電池、組件等光伏產品領域涉及,爭搶市場。而目前“向下生長”也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上游設備商的想法。
“事實上這些從設備商轉型而來的企業相對規模較小,但這些中小廠商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中,卻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江蘇一家大型光伏電池企業高管說,他表示,在光伏行業,從成本角度來看,除了上游的多晶硅原料制造,一萬噸產能與兩萬噸產能之間有巨大成本差異,但在下游,500兆瓦產能的中小廠與1吉瓦產能的大廠之間,成本差距并不明顯。
“有時中小企業的成本還能略低于大廠,因此在價格為王的市場中自然有一席之地。”上述人士表示,他透露說,包括無錫尚德、晶澳等一線大廠,手里基本都握有長單,這些長單每公斤的多晶硅普遍在35美元,而目前國內的現貨價格價格已經降到25美元/公斤,而中小企業一般買的都是現貨,因此在原料成本上,中小企業反而比大企業占得先機,也因此有了和大企業競爭的資本。
也有一些設備商看好了LED行業的發展,開始轉向LED設備的生產,美國的GT Solar公司便開始投入重金進入LED行業,而精工科技一位人士此前也曾表示,該公司也有計劃進入LED高端設備制造,“各地政府都在不余遺力地扶持該產業發展,例如江蘇揚州等地甚至對企業采購的高端機器每臺補貼1000萬元,政府的一擲千金,讓LED行業火熱,目前來看里面的生意機會遠比光伏更大。”
不過在一位晶澳太陽能人士看來,光伏設備制造仍是朝陽行業,目前只是暫時的生存之困。他認為,實際上,隨著目前光伏產品的價格戰四起,光伏產品的轉化率等核心技術已成為眾多光伏企業在市場中競爭成敗的關鍵,也因此,對高端光伏設備的需求反而是上升的。“而且從升級技術,淘汰老化產品來說,每隔三五年都會有次大的更新換代,這些都是高端設備商們的機會。”
“高效低能耗全自動硅單晶爐、噸位級多晶硅鑄錠爐、新一代全自動化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設備等高端設備在未來將有大量需求,而低端的光伏設備將被逐漸淘汰出局。”上述人士評價說,他表示,這也意味著國內光伏設備制造商要想活過這個寒冬期,必須在技術研發上取得突破,用新技術來求得生存。
遠景雖好,但活在當下卻困難重重。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去年上半年行業景氣時,眾多國內大廠擴張迅速,也都支付定金預購設備,但如今這些設備到港口后,多數企業卻已無力提貨,其中上海和天津港堆貨現象嚴重,有業界人士估計堆積在港口的設備,已達數吉瓦。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