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再現降價潮 以價換量消庫存
近期一份報告指出,上半年,我國調控政策雖然沒改變,但房市已現回暖態勢,但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整體的外部大環境依舊艱難。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2012年上半年,TOP 50企業的銷售金額與面積入榜門檻同比均有上升,其中尤其以TOP 10企業面積增長幅度最為明顯。而銷售金額方面,2012年上半年,TOP 10入榜門檻為174億元,同比增長11%。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市場委員會副秘書長、克而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嘯天表示,從個別標桿企業的業績來看,盡管銷售金額同比去年上半年有所下滑,但銷售面積同比均有所增長。“這些數據都很好地說明了今年是一個典型的以價換量的行情。”
前瞻網記者發現,在入榜企業的半年銷售金額表現上,百億級別企業在數量上保持穩定,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金額均值小幅上揚。而從銷售面積來看,銷售均值中第一和第二梯隊也均有所上升。與此同時,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TOP 10企業市場份額達到16.17%,較2011年上半年的13.51%增加了2.66個百分點,而TOP 20的變化情況與TOP 10如出一轍。
“測算發現,今年前10強的集中度和去年同比有所增加,增加了大概2%,1年時間能增加2%是非常夸張的。伴隨著住宅成交的快速釋放,全國企業的業績,特別是大企業的集中度已經超過了整個行業成長的速度。”陳嘯天舉例指出,2008年恒大地產的數據為64億元,去年是840億元,3年的時間漲了13倍左右;龍湖地產去年則為383億元,3年的時間大概翻了4倍。“很多大型企業在這幾年里明顯快于全國平均水平,所以集中度的進一步上升也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大的方向。”
不過,對于多數企業而言,2012年整體的外部大環境依舊艱難。
“從過去10年來看,信貸也好、物債也好并不比當時平均差,由于2009年放得太猛,現在又收得太快,所以實體的感覺比較難受。”房地產行業分析師表示。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如今的市場形勢下,“去利潤化”和房企的轉型及策略調整恐將成為大勢所趨。
報告指出,對于房企來說,2011年的一輪輪降價潮中,6折似乎已經是降價底線,但在今年看來,優惠幅度已經上升到5折。房企拼優惠、拼價格似乎更加白熱化,以往在降價上表現不太積極的大型房企也加入進來,通過犧牲部分利潤換取快速去化,緩解資金壓力的勢頭可見一斑。
“這次調控力度較大,很多企業依舊要利潤,但是更多放在第一位的是先要活下來。”陳嘯天表示。
DTZ戴德梁行華東區綜合住宅服務主管/董事伍惠敏向記者指出,以今年上海住宅市場為例,自3月之后,連續4個月出現成交量大于新增供應量。據統計,2012年1~6月上海住宅總計成交量約371.3萬平方米;供應量總計約368.2萬平方米,這也是自2010年上半年以來,首次半年度的新增成交大于新增供應。“這一成交情況,主要還是在于那些以價換量的項目在助推。”伍惠敏表示。
根據統計,目前二三線城市已成為房企降價的主戰場。其中,瓊海的博鰲印象項目以5.2折位居榜首,次之的是寧波世茂世界灣,綜合折扣力度在5.8折。在6~7折項目中,二線城市占比高達76%,三線城市為18%,一線城市僅有6%。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