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讓農藥行業復蘇前景黯淡
2011-11-30 16:26:57 責任編輯:QZ026 來源:中國化工報
有知情人士透露,預計2011年農藥產量可達250萬噸左右,而需求總量約為30.8萬噸。農藥制造業出現了產銷量增加,但是行業獲利情況并沒有好轉的局面。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農藥行業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0.8億元,同比增長15.9%,歸屬股東凈利潤3.1億元,同比下滑47.1%。毛利率同比下滑2.7個百分點至16.6%。各項統計數據表明,今年我國農藥生產企業整體業績下滑。
近年來,農藥產量突飛猛進,而需求量僅占產量不到1/8。如果出口量每年能保持在121萬噸左右,那么,我國庫存量達到龐大的100萬噸左右。可以說,產能過剩無時無刻都在威脅著我國農藥行業。目前我國多數大中型農藥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傾向于生產大型品種原藥,易導致部分農藥品種市場迅速飽和。如吡蟲啉、阿維菌素、草甘膦、乙草胺呈現嚴重供大于求狀況均是企業追求效益最大化盲目投資上馬所致。
據統計,今年我國草甘膦總產能達到116.6萬噸,產量在30萬~35萬噸,而國內草甘膦的年需求量只在5萬噸左右。由于草甘膦整體過剩,競爭激烈,致使2011年草甘膦上市農藥企業業績虧損。據報道,大成股份虧損最多,高達2.7億元;揚農化工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19億元,同比增長3.2%,實現營業利潤1.04億元,同比下降11.8%;新安股份、江山股份、華星化工上半年虧損原因均為草甘膦產能過剩所致。大型旱田除草劑乙草胺由于產能擴張到14萬噸/年,而國內使用量僅為1萬噸/年,出口2萬噸/年,在市場持續低迷中,企業和經銷商壓貨嚴重,主要生產企業大連瑞澤、杭州慶豐、江蘇綠利來效益不佳。吡蟲啉和阿維菌素由于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及以康寬為代表的國外專利產品大肆沖擊等原因,吡蟲啉和阿維菌素企業步履維艱,今年以來情況更為嚴重。吡蟲啉三證齊全的原藥企業有30余家,目前正常生產的只有5家。阿維菌素國內原藥產量達3600噸左右,而實際需求只有2800噸。產品滯銷使阿維菌素精粉的價格由之前的700元/千克下跌到500元/千克,下降幅度達28.6%。吡蟲啉主要生產企業紅太陽集團、沙隆達股份、江蘇長青農化業績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阿維菌素龍頭企業浙江錢江生化靠銷售較好的井岡霉素和赤霉素才使上半年得以保住微薄利潤。
農藥行業在產能過剩陰影籠罩下使年初預期復蘇的愿望落空。今年初有專家認為,全球草甘膦行業整體產能過剩,使得行業景氣度持續低迷,但已基本見底,伴隨行業的重新洗牌,新安股份、江山股份、揚農化工等大型龍頭企業會率先復蘇,但預期中的旺盛需求未能出現;另外,也有人預言,國內外糧價大漲、種植面積增長伴隨著農產品價格上漲,農藥的剛性需求會使行業景氣度上升,企業會迎來利好。但新近一些統計數據表明,今年制劑生產企業銷售難度很大,各企業相互壓價,市場惡性競爭,農藥行業復蘇進程仍然曲折。
毋庸質疑,產能過剩導致低價競爭,仍是打擊農藥企業效益增長的主要原因。從需求來看,由于國內可耕作面積的縮小和高效低毒低用量藥劑推廣面積進一步加大,農藥用量不增反降。農業部表示,未來5年,我國農業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后,化學農藥使用量將減少20%。目前我國農藥業產能的增長已大大超出需求的增長,但在為數不多的熱點產品和國外專利到期產品中仍有不少國內企業在爭先恐后上馬,如毒死蜱、吡蚜酮、聯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咪鮮胺、戊唑醇、精喹禾靈和專利到期產品煙嘧磺隆、砜嘧磺隆等,這容易導致我國農藥產能整體嚴重過剩,從而出現產品虧損也要賣的局面。原材料上漲是拖累企業的第二個原因,農藥生產所用主要大宗基礎原材料如煤、燒堿、甲醇、苯、黃磷、酒精、硫酸等價格飆升,但企業農藥出廠價格很難與原材料價格上漲同步調整,因為在農藥行業產能龐大、競爭激烈的前提下,終端客戶對農藥價格很敏感,一旦漲價他們很難接受,企業為了保住賴以生存的客戶,只得廉價出售產品,造成甲維鹽、甲霜靈、莠去津等很大一部分農藥產品的價格2009年以來只降不漲。另外,人民幣升值也是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因素。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農業產業研究員分析,當前國內需求飽和,出口是緩解國內農藥供求矛盾的主要途徑。但全球農業種植面積較為穩定,顯然不能消化過剩的農藥產品。而發達國家農藥研發能力越來越強,高效低毒低殘留的高端產品不斷涌現,藥效得以不斷提升,也間接減少了對農藥的需求。因此,在提價預期不強、市場需求低迷、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產能過剩讓農藥行業復蘇前景黯淡。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